冷空气吹热“暖经济”
保暖御寒商品、火锅热饮等消费升温
本版文字 记者 蒋宇欣
入冬后,气温降低。记者走访兰溪多家商超发现,低气温带旺了“暖经济”消费。
保暖衣、羽绒服、羊绒衫、帽子等保暖衣物,空调、电热毯、取暖器等取暖家电,以及火锅、奶茶等餐饮开始走俏,市民们的取暖需求激增。
保暖衣物、取暖家电受宠
羽绒服、大衣、毛衣等冬衣是御寒的必备之物。近日,记者走访兰溪各大商场看到,保暖服饰、保暖用品等已被摆放在显眼位置。其中,羽绒服、冲锋衣等品类销售回暖。
“2件8.5折”“特惠99元起”……在嘉泰新时代购物广场,不少服装专柜推出各种促销活动,吸引市民驻足选购羽绒服、毛衣等防寒衣物,生意开始升温。“前几天给家人备了保暖内衣,今天再来看看有没有合适的羽绒服,趁现在有活动,款式还比较新,入手后为过年做准备。”正在挑选羽绒服的李女士表示。
一家品牌商户告诉记者,大部分新款都在10月初就已经上市,随着天气逐渐变冷,门店及时调整商品陈列,近期销量都在增长,预计很快将迎来一轮销售高峰。
除了保暖衣物外,围巾、帽子、雪地靴等鞋饰类也在寒潮前后销量走俏。逐渐下降的气温中,“骑行上班族”更是将自己武装到位。“本来在‘双11’已经抢购了一些冬装,但骑车还得配个手套、帽子、耳罩全副武装,这不就买全了。”当天,市民汤志威拎着一包“战利品”告诉记者。
此外,取暖家电受欢迎。空调、暖脚器、暖风机、取暖桌、电热毯、暖手宝、踢脚线取暖器……立冬以后,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取暖类电器销量激增。在兰溪宝龙广场某商超内,电暖器、暖风扇、加热器等各种智能型取暖家电琳琅满目,便宜的一百出头,贵的上千元不等。“电暖器可以随开随用,比较方便而且省电。”工作人员正在向市民介绍一台可远程遥控的电暖器,只需将设备连接无线网络,通过手机就能开机和调控温度。这种取暖小家电操作简单,占用空间较小,很受消费者的欢迎。
工作人员也提醒市民,购买防寒用品一定要在正规商场选购,并向商家索要合法购物凭证,注意商品是否标有商标、产地、生产厂名、生产日期,是否附有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保修卡等。使用时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取暖电器的使用方法,杜绝安全事故发生,让冬天既温暖又安全。
暖冬美食销量攀升
昨天傍晚,记者来到云山街道余江路美食街,不少餐饮店铺门口排起长队,各式各样的火锅店在其中更显繁忙。火锅是冬季的标配,入冬以来,火锅进入消费高峰期。
市民郑女士进入店铺用餐,熟练地点上鸳鸯锅、鸭血、毛肚、肥牛等菜品。“碰上降温,来一口热辣辣的火锅,真是太舒服了!”郑女士说,一到冬天,她基本上每周都得约上朋友出来吃一顿,人均消费在100元上下。
热腾腾的火锅,升腾起冬日经济活力。记者在社交平台看到,不少网友都热衷于分享“入冬第一顿火锅”的经历,不管是川渝火锅还是铜锅涮肉,这一入冬的“仪式感”带动火锅店生意持续走旺。
除了线下门店,在家点火锅外卖也随着冷空气到来不断升温。在各个外卖平台,搜索“火锅”后出现的火锅食材、器具一应俱全。相比线下店,火锅外卖价格更低,也成了不少消费者冬天里的餐饮选择。除此之外,火锅底料、电煮锅、小火锅等也进入了消费者的购物车。
饿了么数据显示,立冬当天,平台火锅食材的外卖量环比前一周增长超五成,近一周羊蝎子、焖锅等火锅外卖量涨幅约三成;盒马数据显示,最近一个月,火锅销售环比9月增长七成,秋冬交替之际,销量就已超过去年火锅季峰值。
进入冬季,围炉煮茶的热度也持续上升。在某短视频平台中,围炉煮茶播放量已超42亿次。三五好友围坐在一张桌子前,有烤核桃、红枣的,也有烤桂圆、红薯的,还有烤板栗、桔子的。并且还有水果、坚果和甜点,大家一边煮着茶,一边享用着茶点,在谈笑风生中享受着慢时光。
随着气温的下降,饮品市场也“热”了起来。不论是商超便利店内的成品饮料,还是街头饮品店里的现制饮品,都有不少热饮新品出现。记者注意到,夜市的罐罐烤奶也颇受年轻人青睐,将茶叶、奶制品、玫瑰花、枸杞、红枣等放入烤罐中一起煮,再搭配着中式小食、糕点一起享用,冬天的氛围感瞬间拉满。“今年罐罐烤奶很火,成为了冬季热饮中的顶流。”某商户说。
记者走访发现,喜茶、瑞幸、蜜雪冰城、古茗等奶茶咖啡饮品门店都在门前竖起了推荐热饮新品的标识牌,“热饮”字样显著;点单小程序上也贴心标注了可做“热饮”的标签,或是划分了“热饮”专区,有“温”“温热”两种可选。“最近热饮配送量直线走高。”正在某饮品店内等待取餐的外卖小哥说,多数饮品在配送时都会有专用的保温袋,避免在运送过程中打翻或洒出,造成浪费;也能够保证饮品送到顾客手中时仍能保持最佳温度与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