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掀热潮 群众运动热情高
兰城冬季运动“不降温”
进入12月,天气日渐转冷,但群众健身的热情却丝毫没有减少。
每天清晨或饭后,不少兰溪市民根据自己的喜好,走进健身场所,进行着打球、散步、跳广场舞等进行各式各样的健身活动,享受着运动带来的健康和快乐,并以健身的方式应对寒冷天气。
户外锻炼热情不减
昨天,记者走进和平公园、中洲公园等处,看到的是一派火热的健身景象:练健身气功、打太极拳、打羽毛球、跳广场舞、健步走、慢跑……降温并没有降低市民健身的热情,不少市民坚持在户外进行各种晨练活动,享受运动的快乐。
家住云山街道的陈大爷每天早上都会去和平公园晨练,他对记者说,“运动需要坚持,锻炼也是一种习惯,每天出来跟着大家活动活动,浑身都舒坦。”像陈大爷这样在公园晨练的市民很多,每天清晨,热爱运动的男女老少相聚在这里,根据自身条件选择运动方式,这个露天“健身房”成了最热闹的地方。
市民成女士一直有健步走的习惯,近日天气渐冷,但她与同伴每天仍然坚持健步走。“虽然天气越来越冷,但很多人一起锻炼,不仅气氛好,而且大家相互鼓励,比独自运动更见效果,健身热情也更高。”
相比慢节奏的太极拳、健身气功等项目,一些年轻人选择能量消耗大的球类运动锻炼身体。夜晚,体育馆篮球场里十分热闹,这是一场属于年轻人的快乐——快速的攻防转换,激烈的身体对抗,时不时还来个绝杀,不管是欢呼声还是叹息声,处处都洋溢着年轻人的快乐。
“打球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晚上和朋友约好来这里打一场比赛出出汗,很惬意。”20多岁的徐喆是一名篮球爱好者,他非常享受夜间和球友打球的过程。
近年,口袋公园、城市闲置场地、景区空地、老旧小区等“金角银边”区域,被充分利用起来建设体育设施,越来越多环境舒适、设施齐全的健身场地在人们身边建成,免费向社会开放,掀起全民健身的新热潮。
健身房里没有冬天
入冬以来,很多热爱运动的市民,选择到健身房健身,这也催生了冬季健身房里的健身热潮。
在兰溪城区的一家健身房里,28岁的小林正在跑步机上挥汗如雨。“我一直喜欢运动,冬天户外实在是太冷了,我就办了一张健身卡。”小林告诉记者。
在健身房挥汗如雨的市民,有的是为了强身健体,有的是为了在来年春天秀出好身材,还有的是为了释放压力,尽管目的不同,但谈到健身的效果,大家收获颇多。还有市民表示:“平时户外运动的话挺冷,我就减少了户外的运动时间放到室内,来了之后打球健身,练练力量。完了之后再和大家交流交流,共享一下健身房里的知识。”
某健身房工作人员介绍,寒冷的天气,人体运动所消耗的热量,比夏天消耗的热量多,对于一些热爱减脂塑身的人来说,是减肥的好季节。冬季除了是去除脂肪的好季节,冬季锻炼还有着其他季节无法比拟的优越性。首先,气温低,呼吸道舒畅,更能促进血液循环。其次,自身消耗大,出汗少,运动者更能适应运动过程。
不过,健身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要想在短时间内,通过做超负荷的运动来达到健身的目的。一般情况下,一个星期锻炼三四次效果最好,做到科学合理有规律地锻炼。
冬季锻炼有讲究
适量的冬季运动能够消耗更多的热量,有助于强健体魄;还可以给大脑提供更多的氧,有助于调节身心,减少冬季抑郁的发生。
不过,由于冬季天气寒冷,人体体表血管遇冷收缩,血流缓慢,肌肉的黏滞性增高,韧带的弹性和关节的灵活性降低,更容易发生运动损伤。医生提醒广大运动爱好者,冬季运动时需要更加当心。
运动会使体温升高,容易出汗,所以很多人在运动的时候喜欢穿得薄一点。但是,冬天运动穿得太少容易导致感冒,另一方面就是容易出现肢体远端冻伤,如冬季长跑的时候头面部、手指容易冻伤。因此,冬季运动前要注意保暖,运动时感到太热就可以适当减少衣物,同时做好头面部、手指等部位的保暖。在减少衣物时,不要一次脱的太多,应该等到身体充分发热后才能逐渐减少衣物。另外,在运动出汗后也应注意保暖,也不要长时间穿着湿衣服。
此外,冬季运动前别忘了热身。热身可以加快血液循环,使人体的器官系统从安静状态进入到运动状态,适应健身锻炼的需要。同时,热身可以使肌肉、韧带和关节的温度升高,提高关节和韧带的活动能力,提高运动质量。值得注意的是,热身一般以10分钟内为宜,但在冬季可延长到15分钟左右。过短时间的热身不能充分调动身体,为正式运动做好准备;而过长时间的热身又会使体力消耗过大,同样影响正式运动。
运动后的放松活动也不容忽视。健身活动后,做一些适度放松活动,如行走、慢跑或者小强度的牵拉练习,有助于消除疲劳,减轻或避免身体出现一些不舒服症状,使身体各器官系统机能,逐渐从运动状态恢复到安静状态。此外,均衡的营养和充足的休息,也是取得良好健身效果的必要保障。
记者 蒋宇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