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5日 

第06版:芥子园

外婆家的雪天“定制”

外婆家和我家隔着两条胡同,小时候只要下了大雪,我和哥哥就跑去外婆家。外婆把雪天当节日来过,会做很多好吃的。外婆这天把炉火烧得旺旺的,把铁篦子架在火眼上,烤红薯、烤粉皮,炉台上还摆着花生慢慢烤。那时,乡下孩子哪有钱买零食,这些炉火上的“烤食”就是我们舌尖上的期盼。

粉皮烤得快,不一会儿便“滋啦滋啦”烤上“花”了,待一面烤得焦黄酥脆了,再翻面烤另一面。粉皮烤好了,我们先吃着,等粉皮吃完了,花生也烤得差不多了。整个的红薯烤得慢,需要提前煮一下,再将红薯放在铁篦子上烤到流油。若着急吃,外婆就会将生红薯切片,放在铁篦子上烤。

我们的小肚子吃得溜圆了,便在屋里玩耍。因为外婆的“烤食”只进行了一半,接下来,外婆还会烤馒头。大火将馒头烤上“花”,再将炉盖盖上,小火慢烤,馒头吸足了“火气”,焦香味弥漫了整个屋子。外婆将馒头放在炉台上继续慢烤,待晚饭时,再用铁篦子烤小干鱼就馒头吃。

四十年前的鲁中农村,农民的麦子都用来卖钱,一日三餐的主食是煎饼,过年走亲访友时,馒头还当礼品用,所以平日里馒头也是稀罕物。大雪天,外婆开恩,会赏家里的小孩子每人一个烤开了花的大白馒头,但作为压轴出场的馒头,要留到晚饭时才能吃。

我和哥哥大雪天一定赖在外婆家整整一天,非得吃完了晚饭,等母亲下班来接,才肯回家。嘿,都是外婆的“烤食”闹的。

大雪天,除了我和哥哥爱往外婆家去,连客人来了外婆家,也不想走了。有年腊月,外公曾经的同事黄老师有事来家里找外公。黄老师来时,天还好好的,可刚坐了一盏茶,鹅毛般的大雪便纷纷扬扬下起来。外婆炒了两个小菜,让外公和黄老师先吃着,然后她又将铁篦子架在炉子上,开始烤红薯、粉皮、花生、馒头、小干鱼。外公和黄老师都不喝酒,两个人以茶代酒,从下午喝到了晚上,从晚上喝到了深夜。第二天中午,黄老师才骑车返回学校。

我对外公说:“黄老师肯定是馋外婆烤的食物了,一拨一拨吃个没够,天黑透了,还不想走。”外公笑着解释:“黄老师现在在山区中学任教,住学校集体宿舍。这次他有事找我帮忙,说完事后,本打算要走的,但我不让,雪天路滑,山路骑行更是危险。反正周日他也没课,所以我把黄老师自行车钥匙给藏起来了,硬把他留家住了一宿。第二天,天气放晴,太阳出来了,路上的雪化得差不多了,才将车钥匙还给他,放他走的。”

外公从小患有眼疾,矫正后的视力也很弱,因此他特别小心谨慎。在学校上班时,只要遇到大雪天,外公便住学校宿舍,即便休息日也不往家里赶。

外公对学生、对家人、对客人,甚至对外人,也会把安全问题放第一位。那年黄老师来访,因黄老师住在学校宿舍,晚上不回宿舍也没人牵挂;若黄老师住家里,在那个没有电话的年代,外公怕黄老师的家人担心,是不会留黄老师过夜的,但外公会亲自把黄老师护送回家才放心。然后外公会在黄老师家住一夜,第二天雪化了再回家。

我们村西面临河,东面临山,大雪天,小孩子出去玩,很容易发生危险。外公是退休老教师,他懂小孩子的心理,用食物拴住我们的馋虫,比用绳子捆绑住手脚管用多了。

原来,外婆家的雪天“烤食”,是为我们小孩子量身定做的节日。

马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