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5日 

第07版:万象

吃老年食堂,读老年大学……

年轻人“蹭老式消费”会挤占资源吗?

去老年食堂吃饭、去老年大学上课、跟“夕阳红”旅行团去旅游……今年下半年以来,90后、00后频频“闯”入老年消费场景时常引发热议。网友感叹“真香”的同时,也有人担心涌进老年食堂的年轻人会挤占老年人的资源和福利。

12月12日,针对年轻人到老年食堂就餐这一现象,天津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峰介绍了当地的情况,他表示,天津老年人助餐服务走的是完全市场化路子,老人家食堂面向的服务对象是全人群,增加老人家食堂的用餐人数,在服务社会其他群体的同时也能增加食堂营收。

朱峰介绍,天津倡导的老人家食堂是“综合食堂”,提供老年餐、儿童餐、妇女营养餐、减肥养生餐等,满足多元化用餐需求的同时吸引更多的用餐人群,老年人就餐享受的折扣、补贴不仅不会受影响,更有可能因为食堂良好的营收情况获得更多实惠,欢迎更多年轻人来就餐。

除了老年食堂,不少年轻人到老年大学报兴趣班也曾一度引发关注。有媒体走访多家老年大学发现,相较于市面上动辄成千上万元的兴趣班,老年大学的课程一学期才几百元,而且课程类型多样,涵盖多个领域。以社科院老年大学为例,课程涵盖生活艺术类、书法类、舞蹈类、信息技术类、文学类等,同时授课师资也实力雄厚。

那大量年轻人涌入老年大学,会不会导致老年人抢不到课?据济南老年人大学的官方平台显示,报名老年大学课程需要满足男55周岁、女50周岁的年龄门槛,在开学后第二周对未满班额的专业班才会开放报名条件限制,允许未达到报名年龄的进行补充报名。

针对年轻人涌入老年食堂、老年大学,有媒体曾发文称其折射出的是真实的消费观念与学习需求,这一届年轻人不抠门、不吝啬,但同样精打细算,希望能“花小钱办大事”。

有业内人士提议,为了满足年轻人自我提升的需求,可以依托社区、大学公开课等资源平台,为他们提供更多普惠性课程。至于一日三餐,则需要全面盘活社区资源,探索新型的服务模式,老、少的需求都应该被看到、被满足,当年轻人的消费需求得到满足后也就不必再去“蹭老”了。

也有媒体评论认为,“蹭老式消费”的兴起还有一个潜在好处——它将“变老”这个令人苦恼的词汇变得更加温润与可爱,原来“老年”也有一种魅力,相信这些“蹭老式消费”的年轻人一定在自己的老年“饭搭子”“学习搭子”“旅游搭子”身上获得了某种平静,这是一种经过岁月沉淀的消费模式与生活哲学,年轻人在“蹭老”的同时也在被治愈,这既发生于味蕾,也流进了心灵。

据《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