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举旗帜担使命 凝心聚力奏强音
——近五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一次次接地气、冒热气的理论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一场场有看头、火出圈的文化活动,让群众文化生活多姿多彩;一篇篇有深度、有力度的宣传报道,让“兰溪故事”深入人心;一个个高品质、有亮点的文旅项目,让八方游客接踵而至……铺开兰溪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画卷,亮点纷呈,催人奋进。
在兰溪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全力争创“文化传承发展先行县”,为兰溪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凝心铸魂 让理论武装入脑入心
2024年1月16日晚,以“共同富裕成果如何从‘盆景’变‘风景’”为主题的“20·正青春”礼堂夜话活动在香溪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举行,来自兰江街道、香溪镇的年轻干部、农创客等不同领域40余位青年人才齐聚一堂夜谈共富。
如何把“大道理”转化成通俗易懂的“家常话”,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兰溪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形成了一系列多元化、现代化的经验做法。
理论学习以上率下——
大力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等重大主题学习,高频次开展市委学习小组、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持续推动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深化内化转化。在市委示范带动下,“市委学习小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青年学习小组+《学习有力量》+‘兰溪智学’”“五位一体”理论武装机制全面构建,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巡听旁听和重大决策前专题学习制度建立健全。随着理论学习层层推进、学思践悟有机统一,红色思想的根基不断得到夯实。
理论宣讲更接地气——
从“六学六进六争先”到“感恩奋进 再创辉煌”,从“大国小家70年”到“潮涌兰江·‘八八战略’在身边”,从“学习有力量·青兰说”到“‘20+’在基层”……兰溪着力打通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深入实施“20·正青春”青年理论铸魂走心工程,以“蹲点式调研、蹲点式宣讲”为路径,常态开展分众化、对象化、互动化宣讲;创新推出《力量》融媒理论传播栏目,让党的“好声音”成为新时代的“最强音”。
理论研究透彻深入——
聚焦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调研金华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加快推动“新时代典型工业城市”积厚成势等各项任务,持续打造独具兰溪辨识度的理论研究成果。
诸葛村入选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调研基地;成功召开“溯源新思想·诸葛文保做法与乡村共同富裕”理论研讨会;“解码千年文化 打造宋韵兰溪”和“非遗文化探秘 反体艺术寻根”入选省社科普及创新项目;始终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三爱三立”思政教育全面推进,连续两年承办全国现场会……
富有特色的理论学习、鲜活彻底的理论宣传、追根溯源的理论研究,让党的创新理论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思想上的定盘星、行动上的指南针。
站位主流 让时代强音激情迸发
民俗表演精彩纷呈、传统美食香气四溢、一线职工辛勤坚守、婺剧演员走出国门……今年春节假期,新华社、光明日报、浙江日报等央省媒体及国外媒体平台高频聚焦兰溪,欢度佳节的浓浓“烟火味”和“人勤春来早”的奋进气场让魅力兰城火热出圈。
好故事要用心讲述,好声音要动情传播。过去五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聚焦主责主业,持续深化宣传引导创新,借势借力加强内外宣传,聚焦时政热点、突出重要节点、打造本地亮点,讲好百姓故事、传递兰溪声音,全面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不断提振人们的精神力量、擦亮城市奋进底色。
主题报道浓墨重彩,主旋律更高昂——
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新闻宣传就跟进到哪里。兰溪精心策划主题宣传,推出“喜迎二十大 兰溪这十年”“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十战十工程”“千万工程”等大型融媒报道,打造马涧星空杨梅、游埠早茶等爆款稿件百余条,吸引中央、省市主流媒体持续聚焦,全网触达率超10亿次。此外,兰溪探索构建国际传播新格局,创新“江南第一早茶”“大美兰溪”等精品力作,让更多的兰溪故事“走向海外”,城市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
媒体融合纵深推进,正能量更澎湃——
2019年3月,兰溪在金华地区率先挂牌成立融媒体中心,配套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成为金华首个建成“中央厨房”并投入运行的县市,形成“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全媒体策采编发格局。2023年,成立文化传媒集团,着力建强传媒和文化传播平台,持续探索“新闻+政务服务商务”融合发展新路径。策划推出以金华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项目《三江口》、大型文化类节目《早茶街》为代表的一批有思想、有深度、群众喜闻乐见的原创融媒栏目,创新话语体系,打通“两个舆论场”,主流舆论阵地持续扩大。
管网治网不断提升,网络空间更清朗——
弘扬正能量、振奋精气神,筑牢网上网下“同心圆”。兰溪构建网信县域一体化执法工作机制,入选全省县域网络执法试点。打造“美丽兰溪”网络正能量传播品牌,《了不起,他化名“木寸”,捐资1500万,一根皮带却用20年》作为金华唯一作品入选2021年中国正能量“五个一百”网络精品项目。先后查办了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挂牌督办案件5起、“护苗”典型案例1起、“净网”典型案例1起。“兰精灵”网络文化家园获第四批浙江省“文润同心”网络文化家园示范基地,推动网络空间治理由净化环境向优化生态加速转变。
善思笃行 让文明新风浸润心田
文明的进步体现在生活的点滴里。川流不息的车流中,越来越多的驾驶员们已经习惯了礼让斑马线;热闹非凡的餐馆里,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有了“光盘意识”;干净整洁的小区里,垃圾分类已经成了居民的日常……
文明,是一座城市进步的标志,是一座城市发展的灵魂,更是一座城市最靓丽的底色。近年来,兰溪下足绣花功夫,写好文明篇章,不断深化省文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城乡环境面貌、公共服务水平、居民生活品质明显改善,城乡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
文明创建成绩斐然——
“小区改造后,环境变好了,而且还新增了健身场地,现在我们每天早上都会到这里来锻炼,真是太方便了。”说起社区的变化,兰江街道青湖村居民王大妈深有感触。
从道路拓宽到路灯亮化,从墙面翻新到车位新增,小区面貌焕然一新。自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来,全市共有30个小区实现“华丽变身”,1.4万余户居民享受到老旧小区改造带来的红利。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深耕细作、久久为功。兰溪不断完善网格化创建、常态化整治、闭环督导等“十大”创建机制,开展市领导“晨查夜督”,推动文明创建常态长效。完成336个民生重点创建项目,持续优化环境卫生和环境秩序,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实施城市文明大提升行动,开展“向陈规陋习宣战”暨全民共创全国文明城市系列活动,实施十路记者看文明、随手拍聚文明、市民问政论文明、志愿共建汇文明、共同联盟创文明等五大专题活动,掀起“全民参与、全城共创”热潮。
“好人之城”出圈出彩——
中国好人姚宝熙从2004年开始化名“木寸”,累计捐款超1500万元,资助学子,建设家乡,一根皮带却修修补补用了20年;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王宝华身患重疾历经多次手术,却先后救起4名落水儿童和1名老人……这些年,兰溪“好人名单”不断拉长。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模范就是一座丰碑。近年来,兰溪持续打造“好人之城”道德品牌,通过乡风文明“百星”评选,评选出5大类共100位乡风文明“百星”;开展身边好人典型事迹巡回展览活动16场。2019年以来,涌现了“木寸”老人姚宝熙、诸葛镇厚伦方村党支部书记方赛花等两例中国好人典型,累计培育浙江好人14人,金华好人70人,兰溪好人156人。
学习好人、崇尚好人、善待好人、争做好人的风尚在兰溪落地生根,弘扬和凝聚了社会正能量。好人精神、榜样力量推动着城市不断发展前进,衍生的道德力量让城市更加温暖和谐。
文明实践成色更足——
52家农村家宴中心,14家大型酒店文明家宴试点……自2020年被列入金华移风易俗试点县以来,兰溪在全域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喜事俭办”的文明新风。深化新时代乡风革命行动,以“一约一会一队伍”为载体,创新推出“李渔家宴”文明家宴品牌并在全市推广,入选金华市级示范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案例。
纵深推进“浙江有礼·文雅兰溪”县域文明实践品牌,构建“1+16+346”“市、乡、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网络,广泛开展“浙江有礼 文雅兰溪”系列活动,实施“雷锋广场”“百团进社区”“文明实践进万家”等六大活动,“满城志愿红”已经成为常态。五年间,兰溪共计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14.8万余场,每万人拥有活跃志愿者数1617人,位列金华市前列,服务时长超652万小时。《乡风革命“四个一”》入选浙江省首批“浙江有礼”文明新实践典型案例;诸葛村作为金华地区唯一全国文明村代表参与中央文明办的献礼巡展。
文化富美 让百姓生活幸福满满
近日,由浙江省文物局主办的第十八届全省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项目推介活动评选结果揭晓,兰溪“寻宋·一张南宋棉毯的故事”荣获特展优秀奖。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和名片,文化是城市的基石和未来。近年来,兰溪把文化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深挖资源禀赋,大力推进文化、文旅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过硬的文化产品、优质的文化服务、跃升的文旅经济,加快推进文化创新强市建设,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文化创新标识更具影响力——
厚植弘扬“文雅通达、精益求精、实干图强”新时代兰溪人文精神。深入实施千年文化解码工程,着力打造“李渔文化标识地”,先后举办“李渔文化周”“童诗中国”走进兰溪活动、“密山棉毯回家”展、曾宓书法展等大型活动30余场,“李渔文化标识”入围省文化基因转化活化创新项目。“人人都是文保员”古村落保护诸葛模式获评2023年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项目,荣获2021年度省政府督查激励。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浙江文化研究工程重大项目成果《兰溪鱼鳞图册合集》重磅推出,《乡土兰溪》《观瀫采兰》《诗路兰溪》四辑21册文化丛书正式发行,其中《乡土兰溪》文萃被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小说《山河破》获金华市文艺精品扶持;创新编排《李世民亲政》剧目获省艺术基金扶持;《守艺》获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摊簧《渡考》获浙江省群众曲艺大赛银奖,《南下干部》参加全国曲艺周展演并斩获7项大奖。文艺精品创作百花齐放。
文旅融合发展更具支撑力——
游埠狮子、婺剧展演、怀旧婚礼……这个春节,游埠早茶街上精彩不断,游客在游玩的同时,体验民俗文化、感受浓浓年味。据统计,今年春节期间,游埠古镇单日最高游客量突破6.6万人次,累计接待游客35.7万人次,同比增长329.6%。
近年来,兰溪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连续5年获评“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兰溪日子 有戏有味”文旅IP入选2023全省创建级文旅融合IP名单;陈军美术馆开馆4年来,游客参观总量已超28万人次,文化地标效能持续放大;游埠镇创成省“诗画浙江·百县千碗”美食镇、金华首家省5A级景区镇,早茶一条街入选省文旅市集培育名单;创建高等级旅游驿站两家,是金华地区获评高等级旅游驿站最多的县市,文旅品牌愈发响亮。
公共文化服务更具供给力——
在兰溪许多文化礼堂,市李渔戏剧研究院是当红“明星”,他们带来的《闹花台》《芦林坡》等传统婺剧曲目,总能吸引十里八乡的村民前来观看。这是兰溪“走基层送服务进礼堂”惠民工程“唱响”兰城的一个缩影。
这些年,兰溪人的文化获得感不断提升。市体育中心、市文化馆等全新开馆,李渔综合文化中心项目稳步推进;推出“文化点单”机制,打造“早茶留味、晚茶余香”“兰花草”户外朗读会等特色品牌,精准配送活动近万场、送书12万余册;推进农村文化礼堂“1+X”社会化运营改革,入选省级“文化礼堂·老年学堂”试点,获评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示范县(市、区)。
理论武装入脑入心、新闻宣传浓墨重彩、文艺精品好戏连台、文明创建成果丰硕……宣传思想文化的兰溪力量,如潮水奔涌,浸润百姓心田;又如战鼓催征,激荡新的征程。
站在新的起点上,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聚焦主题主线,全面提升思想引领力、舆论影响力、文明塑造力、文化竞争力,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坚持守正创新、主动担当作为,不断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兰溪新篇章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本版内容 记者 徐正达 蒋宇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