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1日 

第06版:专版

文化春潮涌兰江 破浪笃行新征程

回望过去一年,兰溪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主流价值、主流声量巩固壮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稳步推进,加快打造“文化传承发展先行县”,为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兰溪担当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兰溪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实干笃行、出新出彩的2023年。

“五位一体”理论武装工作机制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触达“最后一公里”

构建“市委学习小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兴兰学堂+青年学习小组+《力量》《学习有力量》+‘兰溪智学’平台”“五位一体”理论武装工作机制,以头雁领学带动群雁践学。创新打造“20·正青春”青年宣讲培用机制,举办“20·正青春”礼堂夜话沙龙活动68场(次),80支宣讲队伍、900余名宣讲员唱响理论宣传宣讲青春之歌。

“人人都是文保员” 古村落保护诸葛做法解锁共富密码

“人人都是股东,人人都是文保员,人人都是受益者”的古村落保护利用诸葛模式入选全国文旅融合类典型案例,《“人人都是文保员”古村落保护诸葛模式》入选2023年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项目。“溯源新思想·诸葛文保做法与乡村共同富裕理论研讨会”成功召开,探寻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实现乡村共同富裕相结合的未来发展路径。诸葛村入选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调研基地。

《三江口》《三江夜话》 政务时评栏目直抵人心

《三江口》《三江夜话》政务时评栏目坚持“说人话、切热点、有态度”,记录时代变化,直面热点关切,栏目文章每三天一篇,阅读量均破万,成功召开《三江口》专栏百期研讨会,主流媒体的声音以更犀利、更果敢的新姿走近人民群众。《三江口》政务时评栏目入选第十一届金华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项目。

“头条工程”唱响兰溪声音

以改革促合力,稳步推进全市宣传经费集约管理改革,实现“财政资金节约、宣传效果不减”的目标。兰溪元素243次登上18家央媒,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联播三大平台用稿量同比增长52.7%。

“李渔文化标识地”金名片更具辨识度

开展“文雅兰溪 遇见李渔”主题文化活动,举办“李渔文化周”“童诗中国”走进兰溪活动、“密山棉毯回家”展等大型活动20余场。追寻李渔生活足迹,成立“南京秦淮、江苏如皋、杭州西湖、金华兰溪、金华婺城”五地长三角李渔文化产业联盟。“李渔文化标识”入围省文化基因转化活化创新项目。李渔戏剧研究院院团改革卓有成效,于春节期间远赴德国、荷兰演出,成为全国首个代表国家赴海外参加“欢乐春节”演出的县域院团。

“新时代兰溪人文精神”凝聚人心

凝练“文雅通达、精益求精、实干图强”十二字“新时代兰溪人文精神”,广泛开展新时代兰溪人文精神大宣传大宣讲活动,实施理论阐释、社会展示、媒体传播、青兰宣讲、活动推广、文明践行等六大行动,“新时代兰溪人文精神”正逐渐成为全市人民的普遍认同和自觉行动。

文旅融合发展走向纵深

“兰溪日子 有戏有味”文旅IP扩圈出彩,全域文旅融合更加深入,连续5年入选“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芥子园、陈军美术馆等文化地标融通古今,效能持续放大。游埠古镇、诸葛村等景区破圈长红,游埠古镇年客流量超235万,成为金华地区接待量第二大的单体景区。

文化惠民成色更足

市文化馆全新开馆,李渔综合文化中心项目有序推进,每万人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5196㎡,位列金华市第2。打造“文化点单”机制,为人民群众精准配送活动近600场、送书1.2万余册,文艺赋美演出800余场,惠及超540万人次。探索农村文化礼堂“1+X”帮共体模式,在全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现场会上作经验交流,获评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先进县(市、区)。

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

以“群众可感、满意”为目标,以“迎亚运”为主抓手,完善网格化创建、常态化整治、闭环督导等文明创建机制,完成4大类14项94个民生重点创建项目,掀起“全民参与、全城共创”热潮,共建共创共享深入人心。选树中国好人1人,浙江好人2人,金华好人9人,入选“好人礼遇”工程金华市级试点。探索“浙江有礼·文雅兰溪”县域文明新实践,构建“1+16+346”新时代文明实践网络,“新时代文明集市”“文明助共富”等活动把服务群众的“触角”延伸到人民群众家门口。

县域网络执法入选全省试点

制定网信县域一体化执法工作机制、网信执法软硬件建设标准和执法格式文书范本等体系标准,作为金华唯一县(市、区)入选全省县域网络执法试点。创新网络舆情处置“333”工作法,确保网络空间清朗安靖。

本版文字 马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