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养生需“走心”
记者 蒋宇欣
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此时,天气逐渐炎热,万物繁茂,人们的生理状态也会发生一些改变。中医认为,夏季与心气相通,此时养生要顺应节气的变化,注意调“心”,可从起居、饮食、穿衣、运动四个方面做调整。
中医认为,夏季五行属火,五味对应为苦味,五脏对应为心。在饮食方面宜清淡,多补水,多吃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少吃油腻、辛辣及上火的发物,以免造成身体内火过盛,加重胃肠负担,引发痤疮、口腔溃疡、腹胀、便秘等。如果实在没管住嘴,可以适当进食苦瓜、苦菊、苦荞麦等食物,有助清热泻火,缓解相关症状。平日里,可以少量多次饮用温水,或多喝一些汤,增强食欲,但要少喝冰镇饮料。在这个时节,果蔬品种繁多,尤其是一些深色果蔬,营养素丰富,要多吃。
此外,有些人夏季心火过旺,心火克肺金,肺五味对应为辛味,可以适当进食生姜、紫苏、香菜、洋葱等辛味的食物,帮助肺气宣发,有助于预防夏季常见的腹泻、食欲不振等情况。同时,注意食用一些养肺的食材,如白扁豆、银耳、杏仁等。心火若过旺,可以反侮肾水,也要兼顾多食一些补肾的食材,如桑葚、黑米、黑豆等。
立夏过后,天气渐趋炎热,但也不应长时间待在阴凉环境,应适度进行户外活动,让身体适当出汗。老年人可以选择日出后的清晨或傍晚等相对凉爽的时段散步、慢跑,也可以打太极拳、练八段锦,直到身体微微出汗,但出汗后要及时补充水分。值得注意的是,运动不宜过量,大汗淋漓会耗伤心阳心血,可能诱发或加重心脏疾病。
夏季气温攀升,年轻人往往会更换简短衣物。医生建议,着装一定要护住肚脐、后背,避免着凉导致胃肠不适等症。不少老年人则因为阳虚畏寒,往往立夏后仍穿着棉服、马甲。医生建议,老年人要适当减少衣物,避免穿衣过多、出汗过量,导致外感风寒。
需要提醒的是,立夏后气温升高,容易引起情绪焦躁,导致心火过旺,引发各种疾病。因此,要做到戒躁戒怒,静养身心,保持心情愉悦,以降心火。可以通过看书、绘画、听音乐、下棋、垂钓等方式使自己心情平静、愉悦。适当增加运动,也有助于激发阳气,促进血液循环,保持内心情绪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