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7日 

第02版:要闻

“新”话语 “潮”形式 “活”传播

兰溪创新理论宣讲“圈粉”年轻人

记者 童 茜

导报讯 当干货满满的理论遇上开怀幽默的“开放麦”舞台,会产生怎样的火花?5月15日晚,兰溪举办“20·正青春”礼堂夜话活动,来自“婺江潮声”宣讲团、浙江大学宣讲团、浙江师范大学宣讲团、浙江传媒学院宣讲团及兰溪各乡镇(街道)等30余位青年宣讲员,围聚永昌街道永昌新村文化礼堂,一人“独享”一支麦,以“小切口”“小故事”传递创新理论、畅谈所思所感。

活动伊始,兰溪青年宣讲员争先上台,纷纷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分享感受。游埠镇文化旅游办的季仲豪从青创客陈凌盘活游埠酱坊的故事切入,讲述游埠古镇如何靠“一杯早茶”成功出圈。季仲豪认为,兰溪是省历史文化名城,关注历史文化村落的“活”与“潮”,对兰溪实现乡村振兴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活动中,30余位青年宣讲员结合蹲点夏李村、渡渎村、洋港村等开展的调研,思考当下如何依靠文旅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我是第一次来兰溪的夏李村,了解了李渔文化后发现,李渔不仅是著名的文学家、戏剧家,还是生活家、美学家。”浙江传媒学院“红·传”青年宣讲团成员徐徐觅觅向大家分享了三个词,分别是用心、创新和薪火相传。“用心是指这次调研感受到夏李村文旅服务温暖周到;创新是指兰溪活化李渔形象,打造人物IP;薪火相传则是作为青年一代,感受到肩负文化传承责任之重。”她说。

随着讨论持续深入,青年宣讲员“抢麦”上台,交流愈发热烈。“古建筑保存完好是‘活’下来的证明,要‘潮’起来,还需将村落之间串点成线”“‘考神故里’的打造很新潮,我肯定会极力推荐朋友来”“乡村发展要避免模块化、套路化,部分景点缺少地域特色”……2个多小时的夜话活动,大家聊理念、抒见解、话发展。“婺江潮声”宣讲团青年宣讲员陈茜妍收获颇丰,但感触最深的要属“开放麦”这个活动形式。“突破了常规宣讲形式的束缚,全程都感到很放松、很开心,是年轻人喜欢的方式。”陈茜妍说。

以“开放麦”形式创新升级“20·正青春”礼堂夜话活动,背后体现的是兰溪紧抓青年干部关键人群,让青年下沉一线“打捞”动人故事、捕捉发展印迹,创新理论宣讲“圈粉”更多年轻人投身实践,培养一批有思想、有情怀、有站位的青年队伍。

截至目前,兰溪已举办60余场“20·正青春”礼堂夜话活动,参与青年达20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