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0日 

第06版:三江口

文章导航

跟着义乌发展经验学方法论

几天前,兰溪市委专门召开会议,动员部署开展深入学习推广义乌发展经验坚决扛起时代使命大实践活动,引得各方关注。

事实上,从“马路市场”到“世界超市”,从“资源小城”到“经济大市”,从“内陆县城”到“开放高地”,义乌一直是兄弟县市学习的榜样、追赶的标兵。

今天,我们再次对标义乌,深入学习推广义乌发展经验,为的是找差距、补短板、抓落实、促发展,进一步浓厚“一起拼、全员创、加快赶、同心干”的发展氛围,加快推动“新时代典型工业城市”积厚成势。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何更好地学好用好义乌发展经验所蕴含的科学辩证思维和方法论,把感性体会转变成理性思路,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有效举措,把先进经验应用到发展实践?笔者认为,首先要答好“三问”。

第一问:为何学?

有个故事,可能很多人都听过,说三个人在砌墙,有人问他们在干什么,第一个说“我在砌砖”,第二个说“我在赚钱”,第三个说“我在建筑世界上最有特色的房子”。若干年后,砌砖的还在砌砖,赚钱的还在赚钱,只有第三个人成了著名的建筑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首先要想清楚为什么而做。只有这样,才会有方向、有动力、有目标。

学习义乌发展经验,如果只是为了学而学,就难免装样子、走过场,流于形式,自然也就不会真学、深学、实学,更达不到“学出精气神、干出新作为”的目的。

曾经的兰溪,是浙江的“窗口”、全国的标兵。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借国家部委和省市工业项目落地的东风,兰溪大力发展国有企业、集体经济,一跃成为浙江首个财政收入亿元县、首个县级市,一度掀起了“全国工业学兰溪”的热潮。

而如今,兰溪不仅风光不再,而且与兄弟县市、发达城市的差距有越拉越大的趋势,处于了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左右有强兵的境地。尤其是曾经辉煌、一度引以为傲的城市工业经济,也面临着传统产业占比大、产业链竞争力不强、新增长点不足等问题。

面对各地都在展其所长,重塑发展优势、提高发展位次的激烈竞争态势,兰溪迫切需要沉下心来反思、抬起头来看路。

说白了,就是要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而学,为提振信心、汲取能量而学,为借鉴经验、少走弯路而学,为兰溪高质量赶超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动能,扛起“再展雄风、再创辉煌”的时代使命。

第二问:学什么?

要明白学什么,就要搞清楚义乌发展经验是什么?

义乌发展经验是习近平总书记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从理论高度、发展方位和实践维度,全面系统阐释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所蕴含的历史规律、深刻内涵和内在要求。

早在2006年4月30日,中共浙江省委、省政府就下发了《关于学习推广义乌发展经验的通知》。其中指出,义乌发展经验包括“兴商建市、产业联动、城乡统筹、和谐发展、丰厚底蕴、党政有为”六大内涵。

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曾形象地将义乌的发展概括为:“莫名其妙”的发展、“无中生有”的发展、“点石成金”的发展。可以说,这十二个字,是义乌发展经验的高度概括、核心要义、生动注解。

回顾过去20多年的发展,义乌积累了许多弥足珍贵的经验、很多可资借鉴的方法。比如,对标看齐、绝对忠诚的政治站位,善观大势、胸怀全局的格局视野,一以贯之、接续奋斗的战略定力,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魄力,心系群众、以民为本的人民情怀,雷厉风行、高效落实的工作状态,担当作为、争创一流的精神风貌,因地制宜、遵循规律的务实作风,等等。

学习义乌发展经验,必须全面学、系统学、深入学、贯通学。而我们最最应该学的,就是“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创新性转化发展”的改革思维,“干事创业争一流”的精神风貌,“一心为民谋福祉”的务实情怀,“雷厉风行抓落实”的作风效能。比如,跳高一级看问题,跳出兰溪发展兰溪,在更高站位、更高格局、更大视野中找准发展坐标;打好全面深化改革“组合拳”,坚决拆壁垒、破坚冰、解痛点、疏堵点、破难点,不断释放改革活力、改革效益、改革红利;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激发创新创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等等。

第三问:怎么学?

学习,关键在学,根本在用。

当前,兰溪的发展还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既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既有硬件的,也有软件的;既有思想观念层面的,也有实践活动层面的。这些问题,就像一张看得见看不见的网,束缚了兰溪的发展。

如何学好用好义乌发展经验?在笔者看来,可以从三个方面下功夫、做文章。

因地制宜学,争创一流环境。义乌的发展,也曾面对种种体制机制瓶颈,但他们敢于冲破思想观念束缚,勇于打破各种制约壁垒,善于“给成长快的孩子换上一件大衣服”,使得办事效率、投资环境明显提升。从“鸡毛换糖”到“鸡毛飞上天”,从“马路市场”到“世界超市”,义乌的发展奇迹,无不印证了“好的市场环境和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的道理。兰溪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因地制宜,推动要素配置市场化、政务服务增值化,打造一流的市场环境和营商环境。

带着问题学,坚持创新引领。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之江新语》一书中谈浙江发展时说:“浙江改革开放二十多年走过的道路,就是一条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前进的改革创新之路。”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当前,兰溪的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正呈现出关键性、趋势性、转折性的变化。无论是应对外部环境变化,还是解决内部发展问题,都需要我们坚持问题导向,厚植创新思维,牵住创新这个牛鼻子,走好创新这步先手棋,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迈出更大步伐。

立足实践学,锤炼过硬作风。千学万学,不抓落实就是白学;千忙万忙,不抓落实就是白忙。抓落实,才能抓出生产力、竞争力、创造力。而良好的作风,是抓落实的关键。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和义乌的差距,就差在党员干部的责任心不强、拼抢意识不够、能力水平不高上。我们要把学习义乌发展经验转化为“转作风、促赶超、争一流”的生动实践,破除“旁观者”心态,纠正“躺平式”姿态,摆脱“温吞水”状态,事不避难、攻坚克难,撸起袖子加油干,把更多“不可能”变成“可能”。

知耻而后勇,知弱而图强。义乌发展经验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的不足和差距,也映射出了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只要我们学以致用,自我加压、拉高标杆、比学赶超,完全可以从追兵变身为标兵。

执笔 陈红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