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1日 

第01版:头版

校企一体 多元课堂 适岗培养

兰溪“三校协同”模式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记者 蒋宇欣

导报讯 昨天上午,在位于兰溪经济开发区的立新企业学院,中德职业教育集团机械制造专业学生正在进行实训,或两人一组,或三五人一队,在实训老师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地完成机器调试、材料打磨等工序。

实训课上,二十出头的季晓军已是一位“老师傅”。作为立新企业学院的首批毕业生,他凭借在学校和学院学到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以及在企业获取的实践经验,迅速成长为公司机织链部门主管。“立新企业学院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在车间里进行实践操作。这种生产性实训和实习环境让学生受益匪浅,真正实现毕业与工作无缝对接。”季晓军感慨道。

据了解,立新企业学院由兰溪市中德职业教育集团(市高级技工学校)与浙江立新珠宝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办,依托黄金珠宝产业发展需求,精准对接目标岗位;科学设置教学课程,将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新规范融入学习内容;结合生产实践,共同培养珠宝行业的专业人才。

“为确保高质量的教学环境,企业投入500多万元打造产教融合基地,由业务技术骨干担任学生的专业师傅,手把手开展实操教学,使培养的学生一毕业就可以直接上岗。目前,设立了机械制造和黄金珠宝设计两个专业方向,累计招收职校学生300余名,形成‘校企一体、多元课堂、适岗培养’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立新珠宝公司副总经理祝卫忠说。

产教融合难在“融”。为构建教学与产业紧密相连、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作为浙江省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中德职业教育集团深化“产教融合”“双师培养”“合作办学”三大模式,积极探索企业冠名班联合培养机制,主动对接地方支柱产业,与立新珠宝、欣旺达、康恩贝等企业,联合开设黄金饰品加工与设计、纺织、中药、电气技术等专业课程。

“把学校搬进企业、把课堂设在车间,主动适应产业发展需要,推动人才培养‘直通’车间,让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更具针对性。”中德职业教育集团办公室主任方晓荣表示,通过开展浸润式实景、实操、实地教学,促进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连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教学手段与生产工艺嫁接,最终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相匹配。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新春第一会”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要求,今年以来,兰溪探索推进“三校协同”办学模式,充分发挥“党校”熔炉锻造作用,突出“高校”产才联动优势,提升“职校”服务产业效能,推动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有机衔接,更好地引领、支撑、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目前,全市拥有8.4万名技能人才,如何推动这支高素养劳动者队伍“长高变壮”?兰溪聚焦“3+3+X”现代产业体系,深化校企联培共享共育,把课堂搬进企业,把企业技术专家请进课堂;全年要开展具有辨识度和产业特点的技能竞赛40场以上,同步推进一产、二产、三产技能竞赛,力争在全行业、全领域都有竞赛标兵;部门、企业、职校三方携手,着力构建与兰溪产业发展更加匹配的现代化职教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