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31日 

第02版:要闻

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为依托,中科玖源——

深耕聚酰亚胺材料 打破国外垄断封锁

记者 徐正达 郑 露 姜 维

见习记者 吴学而 实习生 鲍佳璐

导报讯 昨天,记者在位于兰溪市光膜小镇的浙江中科玖源新材料有限公司看到,经过合成、流延、拉伸、分切等工序,一张张比头发丝还细的聚酰亚胺薄膜塑造成型。

浙江中科玖源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4月,公司专注于核心关键材料——聚酰亚胺材料的产业化,打破国外对我国核心基础材料的垄断和封锁。目前,公司在光膜小镇建设2500吨聚酰亚胺浆料和共计2000吨聚酰亚胺薄膜项目。

把握核心技术实现生产国产化

聚酰亚胺被业界称作“高分子之王”,典型的新材料。作为世界三大高分子材料之一,长期以来,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PI薄膜)的生产工艺及关键技术一直被国外企业垄断,成为制约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在中科玖源的展厅内,五花八门的PI薄膜让记者眼花缭乱。这些看上去与普通塑料并无二致的新材料,可是解决关键问题的“能手”。它能在零下200℃的低温和600℃的高温下连续稳定工作。一些物体如果穿上这层薄膜“外衣”,性能会大大增强。

“PI薄膜是典型的高技术、高投资产业。公司这几年快速的建设、发展,离不开兰溪良好的营商环境。”浙江中科玖源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龚建贺说,公司已自主掌握配方技术、合成与制膜工艺技术、装备技术和工程核心技术,成为国内柔性显示、柔性电子用高性能聚酰亚胺材料的领航者。截至目前,中科玖源已申请发明专利168件,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74件。

其中,中科玖源的核心产品——黄色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和无色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具有耐高温性能优越、产品涂布性好、绝缘性能好等特点,主要应用于柔性AMOLED的基板、柔性AMOLED屏下摄像头基板、可折叠触摸屏用基膜、可折叠手机CPI盖板、三层FCCL基膜、超大室内透明LED商业显示、FPC超薄覆盖膜、柔性OLED照明、锂电池等产品。

“目前,我们的薄膜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比较薄,大约是在25微米以下,包括12.5微米、7.5微米、5微米及3微米;另外一种偏‘厚’,大约是在50到100微米之间。而一根头发丝的直径大约在60到90微米之间,按我们最薄的薄膜来算,大约需要折叠二十几层才能达到一根头发丝的直径。”据龚建贺介绍,要将薄膜做到如此之薄,还要保证它的各项性能,这个过程非常难。但对他们来说,探索未知领域的材料,不断解决每个阶段产生的科学问题,是他们工作的源动力。

坚持创新研发结出累累硕果

近几年,中科玖源通过常态化研发投入与市场终端跟踪反馈,保持量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节奏,在柔性显示、新能源等新兴领域持续开发新产品。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为适应市场需求,中科玖源研发了一系列专门针对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池使用的聚酰亚胺浆料。

“以前,市场上高端的聚酰亚胺浆料,基本上被国外垄断。”浙江中科玖源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许辉说,大家都知道,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池在运转过程中会产生高温和高压,而中科玖源所生产的浆料具有耐高温、高绝缘等特性,一经推出便供不应求。例如,中科玖源推出的扁线电机绝缘清漆通过了新能源头部车企的供应链验证,真正实现了进口替代。

“使用中科玖源的聚酰亚胺浆料后,能保证锂电池电芯在热失控的条件下,给予车内人员更多逃生时间。”许辉告诉记者,一旦电芯开始热失控,这个过程基本上是不可逆的。但中科玖源聚酰亚胺浆料的耐高温和耐电压性能很好,可以延缓电芯从失控到起火的一个过程。例如,普通的新能源汽车电芯开始热失控后,有可能几分钟内就起火了,而用了聚酰亚胺浆料后,可以延长半小时甚至一个小时才起火。

目前,在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电机系统上,中科玖源也正在与国内龙头企业合作,研发电池系统的连接剂、隔膜涂料、粘结剂等产品,以及提供电机系统的耐高温绝缘解决方案。

“跟去年同期相比,今年的产能增长较大。从销售额来看,预计今年应该在8000万到1亿元之间,明年大概可能在1.5到2亿元之间。我始终认为,没有技术的规模化是很危险的,只有以技术为依托,才能更好地去扩张产能。”许辉表示,接下来,他们将重点布局浆料生产线,在现有年产2500吨产能的基础上增加到1.5至2万吨,预计在2025年实现爆发式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