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2日 

第07版:万象

舍不得花钱给自己配助听器

97岁老干部自愿缴纳一百万党费

“我们很喜欢去拜访郝老,坐在他身边真的能体会到‘岁月静好’”“郝老故事一直在激励我们”……人们口中的郝老就是郝家润,上海警备区虹口第六离职干部休养所离休干部。他14岁参加革命工作,16岁入党,后又从军直至离休,先后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参加了诸多战役。

2024年1月,97岁的郝家润将一封信交给了保姆张阿姨,嘱咐她要亲自交给干休所孙大庆政委。“我想在我还在世时,将一百万元存款作为党费交给组织,归还国家、人民。”

走进郝老家中,泛黄墙壁、浸油家具、老旧电器……屋内的每一个物件都讲述着郝老几十年如一日的节俭日常。

采访现场,我们的问题都需要郝老的儿子趴在他的耳边再复述一遍,张阿姨告诉我们,“他年纪大了,耳朵不太好,但不舍得花钱配一个助听器。”

谈起郝家润的生活,张阿姨连连感慨这是位“跟不上时代的老爷子”“住旧房子、用旧家具、穿旧衣服”“一个搪瓷缸、一口皮箱,郝老能用40多年”“到今天客厅也没装上空调”……

离休多年,郝家润仍深居简出、箪食瓢饮,一日三餐管饱就行、身上衣服能穿就行、床铺被褥能睡就行,还时刻把勤俭节约挂在嘴边,努力让子女也养成“一切从简”良好习惯。

“父亲虽然平日里沉默少言,但身教重于言教,对我们的思想和生活方式都有很大的影响。”郝老的儿子说,直到现在,他每次来看望陪伴父亲,都尽量穿相同的衣服、鞋子,以免被父亲批评铺张浪费。

一百万元党费,就是这样一点点节省来的。

“党管我吃穿住、管我看病就医,还给我发工资,党的恩情比海深!我只是做了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做的,没什么好说的。”谈及为何要交100万党费,郝老把“应该的”挂在了嘴边。

对于郝老和他的家人来说,这样的奉献并不是第一次,也不是唯一的一次。

始终关心下一代教育的郝老,不仅对子女要求严格,也将勤学、简朴的家风传了下去。为了让外孙能选择一个好点的学校读书,郝老和老伴拿出了一笔钱,想帮助女儿减轻家庭负担,没想到这笔钱竟然被退回了。

“女儿说,他们可以靠自己解决难题,跟我们建议,可以把这笔钱捐给更需要帮助的贫困儿童,我和老伴对女儿感到很欣慰,同时也深受触动。”

于是,二老开始了为期多年的助学,帮助了3位困难儿童就学,孩子们也都亲切地称呼二老为爷爷奶奶,常常写信汇报学业,也关心老人的健康。

郝家润翻开信纸说:“这个孩子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写信告诉我们他的学习成绩。看到孩子们健康成长,我和老伴打心底高兴。”

郝老出生在山东蓬莱,十三四岁就离家投奔革命根据地。战争年代的贫苦生活勿用赘言,解放后他又长期在西藏、四川西昌等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目睹了这些贫困地区人民的艰苦生活,因此他一直心系民众的甘苦冷暖。离休以后,他和老伴多次捐款,救灾扶贫。

每当说起这些,他总是会眼含热泪、声音哽咽,喃喃自语“国家有困难啊”。他说:“捐款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国家现在需要全社会的团结一致,贡献自己的力量。”

早在10多年前,老两口就自行联系办妥了遗体捐献的事宜。2016年,老伴逝世,悲痛中的郝老“顺理成章”地安排了老伴的后事。他告诉我们:“我们的一切都是党和人民给的,如果遗体还能对社会有用,就最后再回馈社会一下。”

“给年轻人一点建议吧”,面对这样的提问,郝老很害羞,他觉得自己没什么可以让年轻后辈学习的,除了这一颗爱党之心。他说:“感谢党给予的一切,这辈子的唯一信念就是听党话、跟党走。” 据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