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9日 

第05版:关注

快乐过暑假 安全不放假

暑期运动宝典,助力孩子“运动一夏”

暑假期间,许多家长会选择和孩子一起运动,过一个充满活力的假期。但值得家长和孩子们注意的是,暑期运动安全不容忽视。为此,记者整理了一份暑期运动宝典,期望能助力孩子过好“运动一夏”。

暑期运动 安全防护不容忽视

一到傍晚,兰溪市区府前广场就变得格外热闹。一群孩子戴着防护装备,脚踩轮滑鞋,在广场上来来回回地练习,吸引人们驻足。

“轮滑培训兴趣班近年很流行。”某轮滑培训机构教练丁老师说,玩轮滑有助于孩子们训练平衡感,提高身体素质,还能增强胆量,提升应变能力。

兰溪市民唐女士说,她儿子平时不喜欢运动,爱宅在家里,加上饮食习惯问题,有点肥胖,她便给儿子报了暑期轮滑班,“先不说减肥,看孩子运动起来,身体素质也要比原来不运动的时候好”。而像唐女士这样,在暑假把孩子送到运动类培训班的家长越来越多。

不少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去运动类培训班,既能锻炼身体,又可以解决自己因为上班不能带孩子的问题。这也是众多家长热衷让孩子参加运动类培训的重要原因。今年暑假,何敏把孩子送到游泳培训班学游泳。“孩子喜欢玩水,暑假在家无聊,白天也没人看管,就想让他去学一学游泳,这样至少比他跑去小溪玩水更安全。”何敏说。

适量的运动有助于孩子们形成和维持健康的肌肉骨骼组织,从而促进他们的生长发育。然而,运动时要注意科学合理,避免发生意外。

夏季天气炎热,紫外线强烈,避暑是首要需求。在时间的选择上,夏季的10时到15时通常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紫外线最强的时段,这段时间最好在室内锻炼。室内项目应注意空气流通,确保运动过程中氧气摄入量充足;若是在户外,则注意选择在树荫下锻炼,做好防暑防晒工作。

暑期的运动以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为最佳,室内运动项目可选择轮滑、大小球类等,户外可以选择水上项目、骑行等。运动前进行正确的热身,能有效避免运动损伤。运动强度也应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过度训练不仅会增加受伤的风险,还可能对身体造成不可逆的损害。运动结束要注意放松,进行恢复性拉伸,防止肌肉疼痛,消除运动带来的疲劳。

此外,夏季运动出汗多,盐分丢失量大。殿山中心学校体育老师何泽泽表示,剧烈运动后,仅喝白开水未必能满足人体的能量需求,可以适当饮用含有电解质的补液,有效缓解身体脱水,适量的盐水能够补充体内流失的无机盐及水分,适量糖水则有助于体内糖分的补充。此外,运动中和运动结束后应避免大量快速喝水,防止急性肺水肿的发生。“暑期学生运动最好有专业人士的指导,或在家长、朋友的陪同之下进行,这样更能保证安全。”何泽泽说。

当然,合理的运动计划和适当的休息同样重要。“在开始任何运动之前,一定要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何泽泽强调,选择什么运动、强度如何,都要根据个人的体能水平和健康状况量力而行。定期体检能够及时发现一些潜在的健康问题,从而避免在运动中发生意外。他提醒,在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时,更应重视运动中的安全防护。

急救技能 紧急时刻的生命守护者

近日,云山街道黄湓社区联合红十字会开展应急救护知识培训,通过学习心肺复苏、AED使用方法、伤口包扎固定、海姆利特急救法等,提高居民的自救互救能力,让他们在面对突发状况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应对措施。

生活中,紧急医疗情况的案例曾多次发生,能否抓住救护的黄金时间,现场救治是否专业,往往就是生与死的区别。

“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是人人都应该掌握、也是必须掌握的能力。”市人民医院科研教学部主任郑曙光指出,具备一定的急救知识,学习并掌握CPR(心肺复苏)和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的使用,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必要的。在紧急情况下,若能在第一时间运用急救技能进行自救和互救,不仅能挽救生命、减少伤害,同时还能为专业医务人员争取更多的宝贵时间。

“长期以来,AED被认为是抢救心源性猝死最有效的院前急救设备。作为一种便携式的医疗设备,AED能够诊断特定的心律失常,并且给予电击除颤,即使是非专业人员也可以使用它抢救心源性猝死患者。”据郑曙光介绍,心脏骤停的患者经过AED除颤再进行按压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能提升到53.5%,比徒手心肺复苏高出3倍。从2017年开始,兰溪分别在学校、医疗机构、景区、公园、商场等公共场所投放AED,同时加大培训救护力度,确保自动体外除颤仪在紧急时刻能够发挥“救命神器”作用。

“夏季最易中暑,中暑后在凉爽、通风的环境中休息,帮助中暑者降低体温,补充水分,也是急救技能的运用。”郑曙光说,广大市民还应提高对运动中可能出现的异常症状的警觉性,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寻求帮助。如头晕、恶心、无力、恶心呕吐、肌肉痉挛等,可能是由低血糖、中暑或大量流汗引起的脱水、电解质丢失等导致的;出现心跳过快,心率异常,胸部心前区的不适和疼痛感,呼吸困难、憋闷感的情况,可能是心脏病前兆……此外,发生运动损伤时,要及时暂停运动,判别损伤程度,快速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