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07日 

第01版:头版

从“送文化”到“种文化”

兰溪文化赋能让群众生活“美起来”

记者 蒋宇欣

导报讯 连日来,兰溪2024年送戏下乡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在各乡镇(街道)如火如荼地开展,让文化之曲从街头巷尾响彻村头广场,将舞台灯光聚焦在离群众最近的地方。

文化如水,润泽人心。从“送戏下乡”到“兰花草户外阅读会”,从惠民演出到读书活动,兰溪打造了一个个闪亮的品牌文化活动,群众生活在文化食粮的哺育下愈发有滋有味。

近年来,兰溪不断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积极对接群众文化需求,聚焦高效能服务、高品质供给,多渠道、多形式落实文化惠民举措,不断提升文化惠民覆盖面、精品度,将丰盛的“文化大餐”送到群众“家门口”。今年以来,全市已完成送戏下乡330场、送书下乡1.1万余册、送讲座展览下乡228场、文化走亲17场、送电影3323场,举办文艺赋美工程227场。

不仅“送文化”,更要“种文化”。今年5月,浙师大乡村景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梁燕莺,作为省首批100名文化特派员之一,派驻诸葛镇长乐村。报到后,他用一个多月时间,通过实地查看、走访调研、资料查询等方式,对长乐村进行深度了解。

“长乐村历史人文底蕴深厚,村庄保存大量的明清古建,且具备文旅开发基础。”在梁燕莺看来,长乐村想要进一步发展,必须深入挖掘历史文化特色,做好古建筑保护与开发工作。在充分征集村两委及村民意见后,他计划用2年时间,实现该村部分明清古建筑群数字复原,并在打造“古建VR体验中心”的基础上,开展“诸葛镇明清古建筑美育研学”,唤醒长乐村“沉睡”的文化资源。

当前,作为乡村文化“首席运营官”,省市县三级文化特派员已陆续入村报到,且马不停蹄地开展调研走访、项目谋划等工作。他们中有机关干部、学校老师、文艺工作者,都在教育、传媒、艺术、管理等领域有一技之长,将为兰溪乡村文化发展带来新气象。

从“送文化”到“种文化”,从完善基础设施到多彩文化惠民活动,从建设文化生活圈到“活”态传承非遗……近年来,兰溪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让广大群众共享文化发展“红利”,切切实实从文化惠民成果中收获获得感、幸福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推进公共文化设施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置改革。

“全会对文化建设作出专题部署,让我们备受鼓舞。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坚持创新驱动满足群众多样化、个性化文旅需求,努力创作更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讴歌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文旅精品,完善文旅服务体系、公共设施,推出更多惠民举措,不断丰富优质文旅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书写新时代文化繁荣兴盛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