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14日 

第04版:融媒号·乡村

兰溪金丝琥珀蜜枣飘香上市

加工技艺可追溯到公元10世纪,是兰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见习记者 吴学而 摄

记者 成 超 实习生 陈欣怡

导报讯 又到一年蜜枣飘香时。昨天,在兰溪市兰江街道姚村的一家蜜枣加工点,村民正在用传统工艺加工金丝琥珀蜜枣。8口大锅一字排开,青枣在糖汁里熬煮1小时左右,变得晶莹透亮后出锅。

今年68岁的汤美娟是这家蜜枣加工点的负责人,也是蜜枣加工制作技艺的第五代传承人。她从30岁开始做蜜枣,一晃已经做了大半辈子。“我们姚村一直都有做蜜枣的传统,最多的时候,一个村子有10多个加工点。”汤美娟说,加工蜜枣其实是个辛苦活,一般做蜜枣的时候,都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煮枣、烘枣没有一步是凉快的,尤其是今年夏天,做蜜枣真心不容易。

金丝琥珀蜜枣为兰溪传统名产,是鲜枣经过加工而成的一种蜜饯。枣身用刀细切丝缕,用桂花白糖或蜂蜜熬煎、烘焙而成。蜜枣色泽金黄,镂纹如丝,形似琥珀,质地糯软,味道甜美,保留天然枣香。

蜜枣加工技艺在2018年就已经成为兰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这项技艺可以追溯到公元10世纪。当时,蜜枣加工技艺由皖南徽州人传入兰溪。在明朝嘉靖年间,兰溪用糖煎制蜜枣,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相传,当时在朝廷任礼部尚书的兰溪先贤章枫山,见家乡所产青枣绿光闪闪、皮薄肉厚、鲜嫩味美,是枣中上品,于是,每当枣子成熟季节,都要挑选一批大而质嫩的枣子献给皇帝品尝。皇帝尝后也是赞不绝口。至清代,兰溪蜜枣被正式列为“贡品”。

据汤美娟介绍,选用的青枣要个大、皮薄肉厚,经过挑枣、洗枣、切枣的初步处理后,由有几十年工龄的老师傅纯手工制作,高温天采用大锅煮枣,以松木为燃料,火候、水分、力道需拿捏得当,出锅后待糖汁沥干,再用灶膛烧成的松木炭烘干。每一颗蜜枣,都历经十八道工序,数天烘干,才能甜而不腻、回味无穷。

“今年,我们还是从8月初开始做起,每天大概会做750公斤,一直持续到8月底,可以做1.5万公斤左右。”汤美娟说,现在不少人不喜欢吃太甜的食物,所以他们的蜜枣已经进行过改良,通过去核、减少糖分等方法,制作出来的蜜枣更加清甜可口,受到市场青睐。

汤美娟告诉记者,他们的蜜枣除了在本地销售之外,还会销往台州、温州、嘉兴、上海等地,主要供给酒店餐饮,或是作为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礼盒。“还没开始做的时候,就有一些老客户来找我们订,大家已经合作很多年了。”

对于未来,汤美娟表示想将这个手艺传给儿子,希望他能够成为第六代传承人,继续将蜜枣加工技艺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