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14日 

第07版:万象

30名游客28人买黄牛票

免费景区如何成“黄牛”牟利工具?

七八月份,正是旅游的旺季,北京一些热门景点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一些原本对公众免费开放的博物馆,却被“黄牛”炒出高价。究竟怎么回事?

八月初,记者连续几天登录的微信小程序,在点击“参观预约”页面后,发现七天内全都显示约满,根本没办法进馆参观。记者在国家博物馆外随机采访了30位游客,发现只有2人是通过正规渠道预约,其他人都是购买了“黄牛票”。

门票这么难抢,“黄牛”手中的票是怎么来的?前不久,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刚刚办理完的一起“黄牛”倒票案件,揭开了其中的奥秘。

某公司技术员李某某在购买一些底层数据和代码后,研发出一种抢票软件。王某某和张某某得知李某某的抢票软件可以抢到北京一些热门景点的参观预约票后,就与李某某商量合作抢票,并对外出售牟利。

检察官介绍,放票前,犯罪嫌疑人会把姓名、身份证号等信息导入游客数据一栏,通过软件自带的接码平台提前收到验证码。等到官方放票时,一秒钟之内就可锁定成百上千的号源。在招揽到真正的游客后,又不断退票、抢票,如此反复,全国知名旅游景点的预约门票就成了他们的掌中玩物。

两人除了在北京批量抢票,还在云南的玉龙雪山、湖南博物院等多地抢票销售,并以每张80元到150元不等的价格加价销售。据了解,2023年暑期,王某某和张某某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非法获利30多万元。

一边是消费者望眼欲穿,另一边是“黄牛”手握大量票源坐地起价。那如何根除这样的现象呢?

专家建议,网络购票订单爽约退票后,可以考虑不将退票立即释放回网络购票池,而是将销售给当天现场购票的游客,让现场游客也有机会进馆。

专家同时建议,“黄牛”用批量虚假账号同时大量抢号、退号,设备的IP地址、地理位置会存在聚集。因此应该动用大数据等手段,及时检测识别出异常,并采取措施封堵拦截,把票源留给真正需要的消费者。

据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