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15日 

第06版:教育汇

新学期临近,不少“幼升小”家长开始担忧——

开学后,如何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

记者 沈冰珂 见习记者 吴金泓

“我担心孩子跟不上小学的节奏”“快上一年级了,孩子还是坐不住”……随着新学期的临近,孩子的幼小衔接问题成为许多“幼升小”家长关注的焦点。

幼小衔接,是每个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重要阶段。从幼儿园到小学,不仅是学习环境的转变,更是孩子独立性、学习习惯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的重要节点。那么,如何做好充分准备,科学衔接呢?

有的“报班”,有的“躺平”

“把这本绘本看完,咱们就可以下楼玩了……”书桌前,季女士一边安抚孩子的情绪,一边无奈地摇摇头。她感叹道:“连30分钟都坐不住,上了小学怎么办?”和很多家长一样,季女士担心小学的学习节奏快、知识多,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可能会跟不上学习进度。季女士打算给孩子报个衔接班,从幼儿园到小学过渡一下。

不过,也有“躺平”的家长。“上不上幼小衔接我觉得不是重点,重点是平时在家里你就要给孩子养成规律。而不是说要上小学了才临时报个幼小衔接班。”金女士的女儿去年上了小学一年级,作为过来人,她认为幼小衔接其实没有想象中的美好,重要的是平时要养成好习惯。

“我们家女儿没上幼小衔接,也没有上过任何文化类的兴趣班。上了小学以后也挺适应的。没上幼儿园之前我就给她报了运动课,想让她强身健体,找到自己喜欢的运动。”金女士说,小孩子没那么好的专注力,行为习惯养成的时候需要大人陪着。慢慢地,可以有选择性地放手。“我干家务的时候,她自己学习,遇到不懂的就问一下。”金女士说,她不用给孩子讲绘本,孩子会自己看。

暑假,金女士给女儿制定了时间表,她规定女儿每天早上起床后跟她去单位吃早饭,再去上拳击课。中午回来让女儿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到了下午再上一节羽毛球课。回来后再看看书,晚饭后练习吉他,20时30分准时洗漱睡觉。到了周末睡到自然醒,女儿想玩什么,金女士就带她去玩。渐渐地,她女儿养成了自律的好习惯。

业内人士:幼小衔接要科学

具有32年小学教育与学前教育教学经验的姚淑萍认为,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很重要。“小学与幼儿园在学习方式、学习强度等方面有很大区别。家长与孩子需要提前了解小学与幼儿园的差异。”姚淑萍说。

首先,两者在学习方式上有较大差异。幼儿园大多是通过游戏,让孩子实现玩中学、学中玩。而小学阶段,主要是通过集中学习的方式来增进学识。其次,在学习强度上,小学的课程内容与课外阅读任务,相较幼儿园也会大幅增加。

幼小衔接到底“接”什么?姚淑萍认为:“幼小衔接可以在心理准备、注意力、生活习惯等方面下功夫。”在她看来,家长首先要做好孩子身心方面的衔接准备。入学前,家长要保障孩子的身体健康,可以鼓励孩子参加喜爱的体育活动,陪着孩子养成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同时,在心理建设上,家长与孩子都需要以积极的态度迎接小学生活,携手度过入学适应期。其次,注意力是智力的基础,需要家长重点培养。

“受到电子产品的影响,趋向多动障碍的小孩越来越多,家长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游戏,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姚淑萍说。

此外,家长还需要重视孩子生活习惯的培养。一方面,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制定简单的作息表,帮助孩子提前适应早睡早起。另一方面,家长还要加强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比如让孩子学会整理书包是锻炼孩子思维能力的手段,也是提高孩子独立自主能力的重要方式。“家长要避免过度代劳,剥夺孩子提升自理能力的机会。”

姚淑萍建议,为了缓解孩子的“入学焦虑”,家长可以提前带孩子到即将入学的学校参观,提前熟悉校园;也可以带着孩子到公众场所,多接触同龄人,增加社会性活动的参与度,助力孩子提高社交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