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15日 

第07版:万象

16岁高中生发现新物种

抽屉里藏过数万只蚂蚁

学习桌的抽屉里,有的孩子会放几块糖,有的孩子会放漂亮的文具,有的孩子会偷偷藏几个玩具,而刘浩宇在抽屉里藏过数万只蚂蚁。

“蚂蚁爱好者”是个小众的标签,某网络平台整个“蚂蚁吧”的关注者只有18万人,但是蚂蚁吧“吧友”之一的刘浩宇却很喜欢这个标签。刘浩宇今年16岁,正在上高一,就读于浙江省的海宁市紫微高级中学,他饲养并研究蚂蚁已经3年了。

对蚂蚁的热爱让刘浩宇钻到山里,历时5天,在机缘巧合之下找到了新物种“海宁卵角蚁”。在国际动物分类学期刊《ZooKeys》一篇聚焦新物种的论文中,作为第一发现者,他与众多专业学者的名字一起出现在作者栏中。

2022年暑假,刘浩宇随家人回到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黄湾镇的家中。白天父母去上班,刘浩宇自己跑到山里采集蚂蚁。5天时间,刘浩宇原计划在南北湖周边的林地采集行军蚁亚科的蚂蚁,找了很久却没有收获。准备回去时,他发现了一窝“毕氏卵角蚁”,并把它们带回了家。

在饲养过程中,刘浩宇发现这一窝卵角蚁是有蚁后的。正常的毕氏卵角蚁的生殖方式是孤雌生殖,只有雌性,但没有蚁后。刘浩宇和网友郑霁轩分享了自己的发现,他们查阅资料后了解到,与毕氏卵角蚁相似的八节卵角蚁有蚁后,其触角是八节。但是经过仔细观察,这一窝蚂蚁的触角有九节,这种特征在文献中不曾有过记载。

刘浩宇记录下这种蚂蚁的饲养过程和日常行为,然后在“蚂蚁吧”上分享了这些内容,很快便吸引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专家组成员刘乘源的注意。

根据生物学推演,刘乘源认为毕氏卵角蚁的祖先还有另一个分支,但是此前一直没有发现这个分支。而刘浩宇找到的蚂蚁证实了这一猜想,发现了这个帖子后,刘乘源喜出望外,立刻联系刘浩宇并表示想要收购这些蚂蚁。

在了解刘乘源的来意后,刘浩宇将蚂蚁寄过去进行研究。论文通讯作者、广西大学农学院硕士生导师高琼华告诉记者,通过形态学比对和分子生物学比对两种方式,蚁后等级的存在和工蚁形态上的差异,再结合分子证据的支撑,基本可以确定刘浩宇发现了新物种。

在研究过程中,刘浩宇陪刘乘源来到这种蚂蚁的发现地点寻找样本,帮忙收集了这种蚂蚁生存的生态环境信息。

2024年,经过不断努力,文章终于在国际学术期刊《ZooKeys》上发表,题为“海宁卵角蚁:中国卵角蚁属新种,携脱翅蚁后,与毕氏卵角蚁之关联探析”。这篇论文详尽描绘了浙江嘉兴海宁发现的一种卵角蚁属物种的特征与生态概貌。至此,这一新物种的发现被学术同行认可。

据了解,《ZooKeys》已被SCI和SCIE收录,属于生物领域的学术期刊,在动物分类学中具有一定认可度。

作为第一发现者,刘浩宇参与了这种蚂蚁的命名。经过斟酌,研究团队以它的发现地点——浙江嘉兴海宁,将这种蚂蚁命名为“海宁卵角蚁”。

刘浩宇对蚂蚁的热爱缘于初中的一节体育课。他从小就喜欢各种奇妙的动植物,在体育课上,其他孩子在玩耍嬉戏,而12岁的刘浩宇在旁边翻找一些特别的动植物。突然,他看到落叶上行动敏捷的小蚂蚁,出于好奇,他就把这群蚂蚁带回家养了起来。

他使用玻璃杯和土壤给这些蚂蚁制作了一个简易巢穴,第二天便在杯壁上看到它们挖出的蚁道。饶有兴致的刘浩宇把这个过程发到网上,很快便有网友评论:“这个养法是错误的”“用土壤会发霉”……

“我们都是喜欢蚂蚁的人。”这个过程中,刘浩宇还了解到爱德华·威尔逊,并将他视为偶像,“我看了他写的很多书,希望自己可以像他一样一生都能研究蚂蚁”。

但是,刘浩宇的父母最初并不理解他把养蚂蚁当作爱好。

因此,刘浩宇的蚂蚁一直藏在他学习桌的抽屉里,写作业累了以后,他会拿出蚂蚁巢穴,看看这些神奇小生物,沿着什么轨迹爬行,又会走到哪里去。他的抽屉中藏过数万只蚂蚁了。但有一天,藏在抽屉里的蚂蚁被发现了。刘浩宇和父母大吵了一架,他的父母把蚂蚁从抽屉里拿出来,装到垃圾袋里,扔掉。

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过论文后,刘浩宇的父母明白他是真的热爱生物学,不再阻止他饲养蚂蚁。

刘浩宇打算将来报考华中农业大学的生物科学专业,“如果可以,将来也会考研究生,继续进行蚂蚁的行为学以及基因组方面的研究”。

如今,刘浩宇的抽屉里又多了很多新物种的蚂蚁,“蚂蚁是非常神奇的,如果可以,我将来想一直研究这个物种”。 据《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