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菜价涨到“过年价”引关注
专家研判与高温暴雨等天气有关
本该是盛产瓜果蔬菜的夏季,菜价为何反而“热”起来了?记者注意到,近期多地媒体相继报道了菜价上涨的消息。
对于菜价上涨的原因,多位专家提出与近期高温暴雨天气因素有关。气候信息显示,今年6月至7月,传统的夏秋季蔬菜产区黄淮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经历了一次明显干旱到内涝过程,导致这些产区的蔬菜产量明显下滑,最终促使菜价上涨。
8月14日,川观新闻报道《市场解码丨部分品种涨至近5年同期最高位,四川菜价为何“热”起来了?》提到,今年7月开始,受气候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四川的部分夏季应季蔬菜价格出现明显上涨,并延续至今。其中,部分常见应季蔬菜价格已经来到五年同期的最高点。
报道援引了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和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今年6月,四川蔬菜均价低于常年平均值。但进入7月,特别是7月中下旬,蔬菜价格走入快速上升通道。以7月30日四川蔬菜均价为例,比7月11日上涨了14.08%。到了8月,这种走高的势头还在延续。
中国蔬菜协会和川内多个蔬菜集散地监测表明,与全国一样,今年7月,四川28种常见蔬菜中,有14种地头价出现明显上涨。其中,芥菜、黄瓜、茄子、大葱、莲藕等涨幅超过50%。而经历了大幅上涨后,四川与全国大部分地区的蔬菜地头价,也都来到了近五年来的历史同期高位。
从低位到高位,是什么让菜价出现翻转?川观新闻的报道援引彭州市蔬菜产销协会会长陈孝建的说法,“气候是最主要的因素。”陈孝建看来,今年6月至7月由旱转涝,是四川菜价出现快速上涨的主要原因。
以川内最大的蔬菜交易市场之一四川雨润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彭州市濛阳批发市场)为例,眼下每天入场的上万吨蔬菜中,省外调入占总销售量的六成。但今年6月至7月,传统的夏秋季蔬菜产区黄淮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经历了一次明显干旱到内涝过程。这导致前述产区的蔬菜产量明显下滑。
中国蔬菜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的持续高温干旱,导致山东、河南和安徽等地菜农提前拔秧,缩减了产能。7月,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1℃,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12.6%,平均日照时数比常年同期偏少10.6%。这明显不利于蔬菜生长。以西葫芦为例,其夏季传统产区黄淮海地区在经历了6月持续高温干旱和7月洪涝灾害后,出现明显减产。因此,今年7月全国的西葫芦地头价环比上涨三成以上。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周向阳公开分析认为,全国蔬菜价格环比上涨,主要是因为南方地区持续降雨和局部高温天气,对蔬菜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北方蔬菜主产区在高温环境下造成产量下降。
此外,有观点表示,除了蔬菜供应量减少以外,洪涝灾害等也阻碍了车辆运输,导致蔬菜不能及时供应。另外,近年来蔬菜的种植成本也比较高。
据《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