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兰溪马生”有何深意?
8月14日,兰溪为即将迈入大学校园的准大学生们上“新生第一课”。兰溪市委书记戴翀勉励大家厚植家国情怀,担当时代重任,不负青春韶华,为打造“新时代典型工业城市”贡献力量。
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为准大学们上“新生第一课”,这在兰溪还是头一次。这次不同寻常的“送兰溪马生”,背后有何深意?我们一起来聊聊。
(一)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公元1378年,已经告老还乡的政治家、文学家宋濂,应诏从浦江到应天府(今江苏南京)觐见朱元璋,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写下一篇赠序,介绍自己的学习态度和经历,勉励马君则等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勤奋学习。这便是励志名篇《送东阳马生序》。
在准大学生们即将奔赴大学校园之际,兰溪组织这场“新生第一课”,既是对大家“数载寒窗苦读”的肯定,更是对大家“奔赴星辰大海”的期许,颇有“送兰溪马生”之意。
事实上,兰溪市委书记戴翀在“新生第一课”上送给准大学生们的四句话——“学在当下,盛世好景君须记”“成章斐然,时来天地皆同力”“归真返璞,不畏浮云遮望眼”“来者可追,待到山花烂漫时”,也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
十分应景的是,就在兰溪市委书记戴翀上“新生第一课”时,背后大屏幕上的背景就是《送东阳马生序》。背后用意,显而易见。
当然,这次“送兰溪马生”的用心用情,远不止这么一个细节。大学新生人手一份的“家乡礼”就分外走心,更是非常暖心。
甜是家乡水,亲是故乡人。这份含有一个印有“兰溪”字样的双肩包,一本“十八力”笔记本,一个挂有诸葛亮或畲乡妹子卡通造型的钥匙扣,两小罐包含兰江水和横山土的“家乡礼”,清晰且温暖地向兰溪学子传递出“脚可以把你们带向远方,但心一定会把你们引回家乡”。换句话说,无论你走多远、在哪里、做什么,“兰溪人”永远是大家最亲切的称呼,“横山塔”永远是大家最明亮的灯塔,“中洲背”永远是大家最温暖的港湾。
(二)
这次“送兰溪马生”背后有何深意?笔者以为,至少释放了三个方面的重要信号。
一如既往地重视教育。还记得2022年教师节到来之际,兰溪召开的那个近年来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教育大会吗?反正,对笔者来说,那个“对于教育事业,怎么重视都不为过;对于教育投入,无论多少都不为过”振聋发聩的声音,至今仍在耳边回响。这两年,兰溪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抓未来”的意识,紧盯问题短板,整合资源、优化布局,深化改革,提升质量,取得了明显成效。这次“送兰溪马生”,既是对广大兰溪学子的肯定和激励,更是对兰溪尊师重教传统的传承和弘扬。一句“为家乡的孩子们创造优良的成长环境”,是承诺,更是爱和责任。
厚植青年的家国情怀。在中华文化中,家国情怀一直占有重要而特殊的地位。近年来,兰溪持续深化中小学思想教育改革,着力在全市中小学开展“爱党爱国爱家乡、立德立功立言”的“三爱三立”思政教育,打造可看可学可推广的思政教育新品牌。这次“送兰溪马生”,让兰溪学子更加懂得如何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把建设小“家”与建设大“家”融合起来,将来以“血脉相连、不以山海为远”的浓浓乡情,掀起回归创业、反哺家乡热潮。
永葆求贤若渴的诚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当前,兰溪正处于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望人才,也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人才。建强“三支队伍”,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人才高地,既是长期战略,也是当务之急。每一位兰溪学子,只要向阳而生、向上攀登、向远而行、向下扎根,将来定会成为有用之才。而在对待人才问题上,兰溪也将永葆求贤若渴的诚意,敬才、识才、爱才、惜才、育才、用才。
(三)
这次“送兰溪马生”,承载着家乡兰溪对广大学子的关怀与期待,也为广大学子注入成长的动力和源泉。正如学生代表胡家豪在发言时所说:“最积极和充实的人生,是不断努力地把句号变为逗号。高考只是人生的‘逗号’,作为准大学生,我们都应该为自己的未来继续拼搏、持续努力。”
如何努力把“句号”变为“逗号”?在笔者看来,有三句话值得思考。
第一句:人生道路很长,但关键之处往往只有几步。有人认为,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了。如果你这样认为,就大错特错了。大学只是青春的一个注脚,人生道路上的关键一处。在这个人生的关键节点,它也有岔路口,一不小心也会走入岔道。比如,将“逃课”当成“必修课”,就很可能让你“挂科”,从而失去步入社会的更好的“敲门砖”。成才之路就在脚下,要靠自己去走。我们要摒弃“佛系”心态,杜绝“躺平”思想,不做“摆烂”青年,克服浮躁之气,沉下心来将专业学得宽一些,将基础打得厚一些。
第二句:既要读有字之书,也要读无字之书。古人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可以让人积累知识、拓宽视野、涵养精神。但要将书本中的知识变为自己的,为我所有,离不开实践。也就是说,我们既要多读“有字之书”,像海绵汲水一样不断汲取知识;也要多读“无字之书”,像车轮一样用脚步丈量世界,在“行万里路”中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第三句:一定要脚踏实地,乐于到基层摸爬滚打。“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基层是一个大熔炉,矛盾多、困难多、挑战多,所以也最接地气、最能锻炼人。到基层一线去历练,不仅是一次宝贵的经历,更能锻炼本领、获得成长。今年“五四”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青年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希望广大兰溪学子学有所成之后,能摒弃眼高手低的“书生气”,多些脚踏实地的“泥土气”,到基层的广阔天地去历练、成长。
事情是一件一件做起来的,本事也是一点一点长起来的。正在“夯基起步、积厚成势”的兰溪,有你们淬炼青春、逐梦未来的广阔舞台,值得你们去奋斗!
执笔 陈红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