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渎村:留住古韵乡愁 焕发活力新生
记者 陈志恒 通讯员 唐嘉倩
导报讯 近日,兰溪市女埠街道渡渎村开展了一场非遗面塑制作体验主题活动。在面塑非遗传承人舒国彬的讲解下,10多名青少年深入了解了面塑的起源、艺术表现形式和制作技巧等知识。随后,大家上手体验,逐渐掌握了揉、捏、搓、切等面塑制作技法,创作出一个个生动的面塑作品,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渡渎村坐北朝南,与白露山风景区、虹霓山村隔河相望,背山临水,布局紧凑,周围山林河谷环绕,景致宜人,迄今已有890余年的历史,是中国第二批传统村落,同时也是明代南京礼部尚书,著名学者、教育家、文学家章懋的故里。
漫步于村内的青石板上,随处可见历史的痕迹,有余庆堂、章氏家庙、枫山故居、尚书石牌坊、古民居等建筑百余处。其中,余庆堂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章氏家庙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我国江南古建筑史上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走进章氏家庙,古朴壮丽之气扑面而来,每一砖一瓦皆透露出深厚的文化底蕴,楼脊鸱鱼起翘,檐下斗拱出跳,还有双狮戏球、鲤鱼跳龙门等浮雕皆精美绝伦。前后檐下栩栩如生的木雕牛腿和雀替,狮子、梅花鹿、寿星童子等多种造型生动传神,俯仰之间,便能感受到昔日名门望族的大气之感。
渡渎村不仅古建筑众多,更蕴藏着龙灯、香鼎、木活字谱局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古建筑中的“三雕”艺术——石雕、木雕、砖雕,是江南地区独有的文化瑰宝,记录着历史的变迁与文化的传承。
作为“考神”故里,渡渎村崇尚儒学、名人较多。据稽考,明代,该村孕育出邑庠生23名,进士9名,赴任全国各地州府官职的有18人,几乎“户户仕奉官,科科出进士”。
近年来,渡渎村一手抓古村落保护,一手抓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充分利用深厚的历史文化、古色古香的历史建筑,以“文化+教育+旅游”为理念,全面流转、改造闲置老建筑30多栋,成功打造了枫山智慧馆、文创生活馆、六艺馆、赏月轩等一批更具活力、更聚人气的新兴业态和研学空间,为古村落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