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0日 

第04版:融媒号 乡村

社峰村:推进古村保护利用 积极发展文旅产业

记者 陈志恒 通讯员 邵剑姣

导报讯 “村里的古建筑保护得非常好,文化场所、体育设施也很完备,我们的日常生活更丰富了。”昨天,兰溪市永昌街道社峰村村民吴建红告诉记者。社峰村通过实施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工程,进一步修缮古建筑、提升村庄风貌,努力绘就“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乡村新画卷。

社峰村距兰溪城区约10公里,因村边有一山峰叫社峰而得名。村子世居吴姓,其先祖于宋代自淳安青溪社塘迁来。村落的选址遵循了传统的风水原则,即“枕山、环水、面屏”,形成了一个宜居的风水宝地。社峰村于2014年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村内现存各类明清建筑40余幢,古庙、古桥、牌坊、厅堂、古墓等门类齐全,古韵悠长。始建于明代的积庆堂于2013年被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踏入积庆堂,一股历史厚重感扑面而来,牌匾上镌刻着的“明崇祯庚辰孟秋立”,清晰标示了建造年代。堂内雕刻工艺精湛,线条生动圆润,细节精美绝伦,尽显古代工匠高超技艺。尤为独特的是,堂前两旁设有宽敞通道,专供村民行走。该设计在其他古建筑中颇为罕见,体现了积庆堂实用与美观的巧妙结合。

积庆堂的堂号也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其典故源自《易经》中的名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一堂号不仅是对吴氏家族历史的铭记,更是对后世子孙的殷切期望和教诲,激励他们秉持正道、行善积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家族和社会作出贡献。

近年来,社峰村围绕“保护为主、抢救为先、传承为本、合理利用”的总体思路,整合政策和资源,积极推进古村保护开发利用。通过实施环村道路、新建停车场及沿溪绿化道等工程,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该村还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优美的自然环境,积极发展文旅产业,鼓励村民依托古民居丰富业态,一些传统小吃、特色糕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书画摄影等新型文化类业态已初具规模,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不断提升村庄知名度与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