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01日 

第03版:要闻

七十五载风雨路 扬帆奋楫启新程

——“数”说新中国成立75周年兰溪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推动“新时代典型工业城市”积厚成势的攻坚之年。75年沧海桑田,在历届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兰溪人民团结奋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一组组数字见证着兰溪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

综合实力大幅跃升 发展质量稳步提高

1949年5月6日,人民解放军挥师入兰,兰溪宣告解放。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新中国的兰溪从百废待兴开始全面探索复兴之路。75年来,兰溪地区生产总值不断迈上新台阶。从1949年0.21亿元起步,至1978年达到1.64亿元。改革开放过后,全市经济提速发展,2006年跃上百亿元台阶,按不变价计算,1978至2006年年均增长11.9%。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亿元大关,2006至2020年年均增长9.3%,2023年兰溪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96.75亿元,同比增长6.1%,分别高于全国、全省0.9、0.1个百分点,兰溪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量质并重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伴随着经济总量的大跨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也随之实现新突破。按照户籍人口计算,兰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1949年的65元增长到1978年的287元,1986年首次超过千元,2003年跨越万元大关,2023年达到77155元。按照常住人口计算,2005年兰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249元,2010年、2012年、2015年、2018年分别突破3万元、4万元、5万元、6万元,2023年兰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5720元,位列金华各县(市、区)第三位,同比增长5.8%。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财政实力的不断增强。据有记载的数据显示,1950年兰溪财政总收入为486万元。1978年增长到0.31亿元,1987年财政总收入突破亿元大关增长到1.03亿元,成为全省12个亿元县(市)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兰溪财政实力稳固提升,财政总收入由2012年的31.21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62.24亿元,有力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三次产业全面增长 发展方式提档升级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兰溪,经济结构单一,经过75年的发展调整,主导产业逐渐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过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2023年,兰溪三次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由1978年的45.5:33.6:20.8调整至5.2:48.8:46.0。与1978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4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15.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25.2个百分点。

1949年,兰溪农林牧渔总产值仅为0.91亿元,生猪存栏仅3.4万头,农业经济总体水平较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系列农业农村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农村生产力获得空前释放。2008年,兰溪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从1978年的1.04亿元增长到24.02亿元,增长了22.1倍。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型农业经营体制稳步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稳中向新。2023年,农林牧渔总产值达到49.29亿元;粮食种植面积达到22.9万亩,产量8.1万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由单一的“以粮为纲”向农林牧渔全面发展转变,其中,牧业产值14.89亿元,占比30.2%;渔业产值5.99亿元,占比12.2%;林业产值0.72亿元,占比1.5%。

新中国成立以来,兰溪工业转型发展不断奋勇突围。1949年,兰溪工业总产值仅为979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8.7%。在系列保护工商业政策的扶持下,1952年工业总产值增长到1708万元。1978年,工业总产值3.11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1.5%,逐渐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1988年,兰溪工业总产值突破10亿元,达到13.75亿元;2004年,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10.87亿元;2010年,突破500亿元,达到502.36亿元。2023年,兰溪工业总产值达到951.92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171.65亿元,全市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12家,其中民营企业583家。在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的影响下,新动能加速成长。2023年,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达到24.17亿元,同比增长30.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12.87亿元,占全部规上工业比重达到65.8%,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历经75年发展,兰溪服务业质量效益大幅提升,已成为地区生产总值的重要支撑和劳动就业的主要渠道。至1995年,兰溪第三产业增加值突破10亿元大关,从1978年的0.34亿元增长到10.9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现代服务业稳步崛起。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由2012年的5.45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9.61亿元;金融业增加值由13.97亿元增长至36.4亿元。现代化金融体系加快构建,1949年兰溪金融存款余额仅为5万元,1984年突破亿元大关,2023年达到1017.53亿元;金融贷款余额从1978年的0.64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076.38亿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提升。

民生福祉节节攀升 社会发展更趋和谐

兰溪自古为浙中水陆交通枢纽,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交通建设突飞猛进,四通八达的现代化交通体系愈加完善。2023年,兰溪公路运输全年完成客运量从1949年的0.5万人增长到70.4万人,货运量从1949年的1.5万吨增长到1121万吨,客运周转量达到9964万人公里,货运周转量达到99191万吨公里,综合运输保障能力大幅提升。新中国成立初期,兰溪邮政电信发展水平较低,1949年全市邮政业务总量只有26万元。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和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邮电事业活力迸发。2023年邮电业务收入达到8.8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收入1.88亿元,电信业务收入6.92亿元;年末拥有移动电话用户73.6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29万户。

经过75年的奋斗,城乡居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新中国成立初期,生活物资匮乏,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低下。改革开放后,特别是从深入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以来,兰溪不断增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努力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83年的488元增长至2023年的57966元,增长了117.8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83年的311元增长至2023年的29938元,增长了95.3倍。伴随着经济社会的飞跃式发展,在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城乡居民消费能力显著增强。2023年,兰溪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达到29006元,较1992年的1885元增长了14.4倍。生活消费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化,由仅满足于吃饱穿暖到追求品质生活,1992年兰溪居民人均食品烟酒类支出995元,占全部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52.8%,达到一半以上;2023年,居民人均食品烟酒类支出8026元,占全部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仅为27.7%,居住、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占比分别为20.4%、14.5%、10.4%、11.8%,消费结构提档升级。

新中国成立前,多年战乱和严重的通货膨胀导致经济社会发展相对停滞,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尚属空白。75年来,系列政策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兰溪社会保障状况,保障水平稳步提高。据《兰溪市志》记载,1989年末,兰溪参加社会保险统筹的全民、集体单位178个,固定职工2.2万人,离退休人员0.5万人。2005年末,兰溪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7万人,其中,灵活就业和自谋职业参保人数1.2万人。2023年,社保工作再上新台阶,养老保险、基本医保参保率分别达到98%、99.98%,年末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2.7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4.4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6.3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参保人数39.3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6.7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9.9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1.6万人,社会保障力度持续加强,不断织密广覆盖的民生安全网。

回顾75年发展历程,沧桑巨变;展望新征程发展未来,激情满怀。前路并不平坦,前途必将光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兰溪上下将以时不我待精神,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省域先行贡献兰溪力量。

本版文字 记者 陈志恒 通讯员 谢芸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