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平台“抢跑”
史上最长“双十一”来了
今年的“双十一”,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昨晚8时,天猫、京东启动2024年“双十一”活动。此前,抖音、快手、拼多多等平台也已宣布进入“战斗”状态。
相比往年,今年的“双十一”不仅是最早的,也有可能成为史上最长的一次。那么,对于消费者和商家来说,今年的“双十一”又将带来哪些新的变化和机遇呢?
今年券更多更大,下单更简单
会员券、满减、定金立减、跨店满减、购物金……兰溪市民小赵表示,作为曾经的数学课代表,往年“双十一”复杂的优惠方式,真的算到头秃都整不明白,但是不薅羊毛实在不甘心。
今年,各大电商平台不再使用繁杂的优惠规则,消费者下单将更简单。
淘宝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在官方立减85折,或跨店满减每300元减50元活动的基础上,天猫将额外再投入300亿消费券及红包。同时,今年天猫“双十一”商品界面上只有两个价格:折扣前价格,以及叠加各种优惠后的到手价格。
京东“双十一”大促将于10月17日晚8时开启,进入抢先购阶段,时间比去年提前了一周。京东今年主推满300元减50元的跨店满减,同时叠加平台满200元减20元补贴券活动。
此外,今年“双十一”,京东直播将新增“直播限时价”策略;抖音商城在“双十一”大促销中,核心优惠措施包括官方直接减免15%以及单品直降。同时,平台消费券将继续发放,由平台和商家共同提供补贴……尽管各大平台的促销方式各有不同,但其核心目的都是为了让更多的消费者受益。
值得一提的是,与往年不同,政府以旧换新补贴首次可叠加天猫“双十一”优惠,在政府20%补贴力度、天猫品类券、品牌官方立减15%的多重优惠叠加下,家电价格低至6折。“新家正在装修,冰箱、电视机、油烟机……许多家电都等着这一波优惠一起购买呢!”网友小徐已经在购物车中添加了一系列家电,准备在“双十一”买买买。
厉兵秣马抢先机,兰溪电商企业积极备战
除了电商平台摩拳擦掌,近期电商企业也在厉兵秣马。在兰溪,各大电商企业正积极备战这场年度购物盛宴。
“粉丝宝宝们,我们这款产品采用高光学水准镜片,高清大视野,耐刮耐磨,阶梯式开合3档,开合有度,档位清晰。现在拍下这款头盔就送防雾贴、保温杯等周边,还有七天无理由退换……”昨天一大早,在CYRIL赛罗头盔运营中心的直播间里,主播们热情洋溢地展示和推销自家的头盔产品,同时对网友关心的问题进行实时解答,后台客服也在认真回复每一位顾客的消息。
“今年的‘双十一’要比往年早不少。”据该运营中心销售部经理蔡吉表示,他们从8月份就开始筹备“双十一”,不仅增加了直播的场次和时长,还推出了多种优惠活动来回馈粉丝。工厂生产车间也增加了人手,确保“双十一”期间的订单能够快速、准确地送达消费者手中。
同样,在兰溪萱润家纺有限公司,工人在每一条生产线上忙碌着,从打样、开料、缝纫到打包,每一个环节都在为“双十一”做准备。“这几天,我每天要车1500件左右的衣服,是我平时的两倍,这些库存都是这一个月内加班加点赶制的。”员工指了指堆积如山的儿童浴袍说。
“我们公司主要生产儿童浴袍、爬服、懒人服等产品。今年,我们采取了提前备货、营造购物节氛围、参与平台活动、推出店铺促销活动等措施,积极备战‘双十一’购物节。”萱润家纺有限公司经理吴勇杰说,从10月8日预售算起,到目前线上销售量已达2000多单,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0%。
不少兰溪商家在采访中表示,近些年,“双十一”所带来的“过节感”和“狂欢感”虽然逐渐淡化,但在大促流量之下,企业还是更希望借此“练兵”,沉淀自己的“私域流量”,为目标用户提供持续迭代的产品和服务。
“双十一”购物已成习惯,理性购买勿跟风
多位兰溪消费者直言,如今电商大促常态化,可谓是“天天促销、月月过节”。不过,在“双十一”购物已经成了一种消费习惯,“只是不会熬夜购物、疯狂凑单,而是理性购买、按需购买。”
有关人士提醒,面对各大电商平台的“双十一”活动,消费者千万不要被“迷花了眼”,要理性购物、防范套路,切勿“上头”。
要选择正规平台,注重商铺信誉。消费者应尽量选择经营规模较大、信誉度等级较高、口碑较好、交易量大、消费者评价较高的电商,甄别直播商家是否具有营业执照,不要轻信和点击非官方或陌生的直播邀请和网址链接,防止误入钓鱼网站购物。
要摸清优惠套路,厘清促销规制。下单前,消费者需认真阅读各平台和商家的预售及促销规则,理性参与“返券、打折、赠送”活动。对于不明之处,应及时向商家或平台客服进行咨询,必要时留存与商家和平台客服的聊天记录、宣传页面截图等证据,以便产生纠纷时维权。
要理性对待直播,不要盲目跟风。不要相信使用绝对化用语的广告宣传,下单前先了解清楚主播推荐商品的来源、功能、价格及售后服务,关注商品的购买评价与其商品详情页面、直播间宣传的相符性。不盲目跟风购买,不冲动消费,不轻信私下承诺,不被过于低廉的价格吸引,不要通过私下交易方式购买商品。
要仔细验收商品,把握退换时限。收货时,先查看购买商品的规格、数量、赠品等是否与订单一致,一旦发现商品或赠品出现问题,应尽快与商家或平台联系,协商解决。在协商不能解决的情况下,应及时拨打卖家或交易平台所在地的12315投诉电话投诉,及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记者 蒋宇欣 徐 填
记者 范湃青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