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8日 

第042版:专版

文章导航

“智”理城事12年

兰溪智慧城管“蝶变”焕新

2012年10月,兰溪数字城管应运而生。12年来,兰溪市智慧城管中心完成了从数字城管到智慧城管的迭代升级,打造出多系统融合的支撑体系,建立数据中枢,扩展多类应用,有效推进城乡执法、环卫、园林一体化进程,助力“三改一拆”等重点工作的开展。

“智”理大小城事12年,通过广泛信息采集、健全工作机制、突出问题导向,兰溪市智慧城管中心高效办结各类城市管理问题40万余件,结案率达99.9%,有效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颜值和品质,增强市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无人机+ 开启城市管理新模式

2017年9月,兰溪市智慧城管中心开启“天眼”巡查模式;2022年10月组建无人机巡查队,借助无人机航拍功能,解决高层住宅违法建筑发现难、取证难等管控盲区问题;今年8月又引入无人机机巢技术,不到1个月时间就在常态化巡检中发现了溪西帝景、圣罗村、丹阳村等多处楼顶疑似违建行为,并第一时间拆除新增违建,拆除面积达100余平方米。

多年来,市智慧城管中心积极探索无人机技术与大数据分析平台深度融合,从传统的无人机技术到建设无人机智慧机场,从人工巡查到启动无人机机巢自动巡航模式,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式、无缝隙的违建巡查体系,实现违建排查全覆盖、无死角,有效提高违法建设的发现率与处置率。

除了违建管控,无人机还运用在建筑垃圾的监管中。“建筑垃圾监管的难点在于职能部门对建筑垃圾处置信息掌握不全,但现在所有车辆运输单位开工前对车辆进行审核,安装GPS定位系统后接入智慧城管平台。”市智慧城管中心主任陈跃林介绍,目前,智慧城管系统可实时掌握车辆所在位置和运行轨迹,并依托浙里城事共治平台实行渣土车出入“一车一单”监管。

此外,借助无人机机巢,可设定路线自动飞行至新建工地实时监管车辆的运输。三者有机结合实现了建筑垃圾“收、运、处”全过程、精细化、智能化管理。

目前,智慧城管系统内已登记运输企业11家、车辆197辆。系统上线以来,共发现电子联单异常的运输车辆150余辆次,均已反馈执法中队、督促车主进行整改。“智慧管控+路面监控”的综合监管模式推动建筑垃圾全链条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接诉即办 拓宽城市管理新途径

2012年,市智慧城管中心开通城管热线,截至目前已累计受理城市管理问题5.5万余起。从开通城管热线起,市智慧城管中心积极呼应群众需求,第一时间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进一步拓宽了市民参与城市治理的渠道。通过城管热线,解决流动摊贩、流动犬只、违章停车等各种问题,有效维护市容道路秩序;通过城管热线还可对城市管理痛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针对性开展专项采集,为部门整治提供决策依据。

为引导群众共同参与城市管理,2014年市智慧城管中心开发了金华地区首款城市管理便民服务手机软件“e通兰溪”。2021年,“e通兰溪”升级改造,并上架“浙里办”。上架后,“e通兰溪”访问量已突破100万人次,群众上报问题2000余件,均得到了处置,完成率100%;受理违停申诉200余起,城管热线相关投诉下降20%,助推实现市民违停申诉“零次跑”;发送“失物招领”500余起,帮助市民找回证件、手机等各类物品;提供大件垃圾预约上门服务70余次,为市民生活提供便利。

如今,“e通兰溪”已成为兰溪市民参与城市管理服务一体化的微窗口,有效搭建政府与市民的“连心桥”,听民声、聚民智、解民忧、暖民心,推开了全民参与城市治理工作的新局面。

科技赋能 啃下城市管理“硬骨头”

“浙G*****的车主,麻烦把车子开走,停到停车位里,感谢您的配合”“某某烟酒行,请尽快把您摆在门口的东西拿进去,不要阻碍行人通行,感谢您的配合”……2023年4月,市智慧城管中心在市区流动商贩易聚集、出店经营较频繁等路段安装了10处高空喊话装置。在指挥大厅,工作人员通过视频监控可以清楚地看到路面情况,借助IP广播对人行道违停、出店经营、流动摊等违规行为进行视频喊话,提醒市民自行整改。在市民拒不整改的情况下,再通知执法队员前去现场处理,形成闭环管理。

“高空喊话”系统的出现,有效减少现场执法冲突,进一步打造良好营商环境。通过可视化应用和非现场执法手段探索非现场执法监管新方式,促进城市管理问题的远程发现、处置、监管、评判、归档全过程信息标准化。

在IP广播的基础上,为促进沿街商铺自主管理,市智慧城管中心完善监控设施,优化店铺信息动态管理、问题系统登记管理、处置信息掌上反馈等功能,实现沿街商户门前的违停、店外经营、乱丢垃圾等非现场监管执法功能及对商户进行评分管理。此外,统筹推进“沿街店铺监管一件事”,形成多方齐抓共管,协同高效的沿街店铺监管新格局,有效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截至目前,市智慧城管中心已经对市区10条主次干道共576家商户进行了系统录入,后续将进一步对商户的不文明行为纳入到商户星级评定及红黑榜评比机制体系中。

线上监管 激活城市管理“新引擎”

居民非投放时间乱丢垃圾怎么办?不分类乱扔垃圾怎么处理?为解决垃圾分类亭垃圾监管难题,2021年7月开始,市智慧城管中心在市区内24个社区(村)上线了780余路垃圾分类点视频监控。

“过去,我们都是采用传统方式管理垃圾分类,不仅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效果还不理想。现在依托780余路视频监控,工作人员在线上进行实时抓拍,将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发送至相关社区进行处理。制定每日一表将问题登记在册,下发整改后通过监控核实,实现垃圾分类发现、派单、整改、反馈的闭环管理模式。”陈跃林说。

据统计,市智慧城管中心累计发现非投放时间地堆问题2000余件,已全部完成整改闭环。除“云监控”外,结合群众监督,扩宽垃圾分类投诉渠道。通过浙里办“e通兰溪”小程序、88396310城管热线等途径,处理垃圾分类相关投诉200余件,实现垃圾分类相关投诉处置率100%,群众满意率100%。

除建立垃圾管控监控外,市智慧城管中心还在城区范围里建立了人行道违停抓拍监控。“从2019年10月起,我们陆续在交通易堵塞、违停现象较多的区域设置了110余路人行道违法停车自动抓拍设备;2023年1月推出了短信温馨提醒,车辆违停被监控自动识别抓拍后,车主会收到立马驶离的短信提醒,未及时驶离的将予以处罚。”陈跃林说,截至目前已发送超26万条违停温馨提醒短信。通过推送短信提醒的方式,不仅有效减少了违停现象,还提升了通行效率、减少了违停车辆对人行道的长期占用,进一步规范了人行道停车秩序、优化市民出行环境。

12年来,市智慧城管中心一直坚持将大数据技术与先进的城市管理服务理念进行有效融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完善智慧城管系统平台,不断追求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城市管理模式。未来,还将持续关注城市可持续发展及民生核心需求,进一步融合系统与5G、区块链等技术,充分发挥新型大数据技术的巨大潜力,不断助力城市的智慧化管理和高质量发展。

记者 姜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