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18个联合国糖尿病日
“糖友”科学运动要点,你掌握了吗?
记者 蒋宇欣
今天是第18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主题是“糖尿病与幸福感”。昨天,兰溪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蓝小春在接受采访时提醒,运动是糖尿病患者不可或缺的治疗方式之一。科学且规律的运动,有助于稳定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综合管理中,运动是生活方式干预的主要形式之一。运动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体重及体脂率等多种代谢指标,还可以减少心血管疾病。”蓝小春建议,糖尿病患者应减少长时间的静坐,确保连续静坐时间不超过1小时,并增加日常活动量和锻炼。运动的最佳时机是在餐后1小时,以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同时,运动前的血糖水平应控制在5至13.9mmol/L之间。运动时,穿着宽松的衣物、柔软的棉袜和合脚的运动鞋,并在开始前进行5至10分钟的热身活动。携带一些糖果以防低血糖,有家人或朋友陪同是很有帮助的。
对于成年糖尿病患者,推荐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而有运动基础的人可以尝试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包括变速跑和有氧操等。运动计划应包括抗阻训练和柔韧性训练,先进行抗阻训练,再进行有氧训练,且每次运动间隔不超过两天。所有运动都应适度、量力而行,并逐步增加强度、时间和频率。
蓝小春表示,肥胖人群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逐渐增加有氧运动的强度和时间。患有膝关节炎的老年人应避免上下楼梯等运动。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应避免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和视网膜问题的运动,如剧烈摇晃或屏气用力的动作。对于糖尿病合并外周神经病变、关节退行性病变及足部溃疡的患者,应避免跑步、打羽毛球等可能引起足部受伤的运动,并注意选择合适的鞋袜及做好足部防护。足部溃疡未愈合的患者应避免负重和水下运动。对于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中高危风险的患者,在开始运动前应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和运动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相应的运动训练。
特别要注意的是,在运动初期,应监测以下时间点的血糖:运动前15至30分钟;如果运动时间超过1小时,每30分钟监测一次;运动后半小时。规律运动一段时间后,可以适当减少血糖监测的频率。
与此同时,要注意某些药物与运动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服用胰岛素促分泌剂(磺脲类和格列奈类)的患者,在运动中应留意低血糖的症状,或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调整药物剂量。
运动结束后,应进行必要的整理活动,如弯腰、踢腿等,使心跳恢复到比平静状态时高10至15次/分钟的水平。运动后,适量补充能量也很重要,可以选择低GI食物,如麦片、水果、干果等。最后,运动后应仔细检查足部,观察是否有温度异常、发红、水疱或感觉障碍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