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5日 

第06版:芥子园

微凉晨风中的外婆饭

小时候,我最爱看外婆炸油条。只见外婆将面板上切好的面条,放进油锅里,听到油条在锅里“嗞啦嗞啦”响一会儿,便用筷子左右一扒拉,给油条翻个个儿,翻上几次后,将两面金黄的油条夹到大笊篱里控油。此时,我便迫不及待地夹一根到盘子里,喝着热豆浆,咬着酥脆的油条,味蕾如果有表情,也会开心大笑。

外婆说,我爱看炸油条的毛病是遗传了外公。外婆家是菜农,一般都是外公将菜推到集市上去卖。有一次,外公身体不舒服,在村卫生室输了两天吊瓶,但外公“轻伤不下火线”,天蒙蒙亮就推着菜赶集去卖。临走时,外婆嘱咐外公,到了集上,买点油条吃,就是让他吃“病号饭”。

外公答应了,他推着菜到集市,紧挨着一家炸油条的摊位卖菜,卖了一上午,闻了一上午油条的味儿,也没买一根油条。但中午收摊时,却买了半斤油条带回家,和外婆说,集市上这家卖油条的味道真不错,他吃饱了,剩下的这些让外婆和孩子吃。

外公身上沾了一身油条的香味儿,外婆没有怀疑。此后,外公再赶集卖菜,便经常在卖油条的一旁出摊,有时给人家帮忙,也会把卖不了的菜送给人家。一来二去,外公和卖油条的摊主成了朋友。

卖油条的摊主把炸油条的方法告诉了外公,外公回家和外婆一起实践,倒也将油条炸出了油条味儿,虽不足以出摊,但自家人吃足够了。

从此,外公便走了心,赶集卖菜经常和卖吃食的挨摊儿,蒸包、馄饨、韭菜盒子、油炸糕、炸油条、烙油饼……外公“看”会了不少,回来便和外婆研究着做,竟也鼓捣出属于自己家的味道。

集市上的饭摊,都是庄户人打牙祭的地方。没有网络的时代,外面卖的饭,一般庄户人寻不到秘方,也不会做。但外公是个有心人,他靠“临摊”友情,获得了集饭的做法,把集饭变成了家常饭。

外婆说,外公馋,心思都在吃上。外公却说,食物看着心情愉悦,而且自己学着做能便宜不少钱。

外公说,外婆嘱咐他吃的集饭,他一次也没吃,但看了个眼“饱”,闻了个鼻“饱”,他就想,这么好的东西,学会了,让外婆做给孩子们吃,孩子们得多高兴呀。

外公说得有道理,自外婆学会后,孩子们便经常缠着外婆做集饭解馋。

北方人对面食的喜欢已经刻进了基因,看油条和油炸糕在热油锅里翻滚,冒出“滋啦滋啦”的响声,心情别提多治愈了。

虽然近几年,大家都喊着减肥,要少吃高碳水食品和油炸食品,但立冬天凉后,外婆隔段时间便会支起油锅,炸油条、做油炸糕等油炸面食。外婆说,天冷了,就得吃点油炸食品才抗冻。

昨天,外公打电话告诉我,外婆又要在小院支起油锅,炸起了面食。炸油条、油炸糕的香味儿,氤氲在微凉的晨风里,我隔着电话,又闻到了外婆家的味儿。

马星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