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毕业的他捐出3万元设立奖学金
专门奖励精进不休的“后进生”
近日,四川大学教育基金会收到了一笔特殊的3万元捐款,这笔钱来自一位今年刚毕业的学子——2019级华西临床医学专业的余一凡。
今年6月毕业的余一凡被保送至北京大学医学部继续攻读博士研究生,他捐出的3万元来自于他在川大获得的奖学金,这笔钱将奖给成绩排名在25%之后的同学,每年资助6名学生,每名奖励1000元,学校将据此设立“精进不休”奖学金,专门奖励“后进生”。“我想奖励那些暂时落后但坚韧不拔,仍然坚持为目标不断努力追求进步的同学”余一凡解释设立奖学金的初衷,其实这也与他的求学经历密不可分。
余一凡来自四川崇州,进入华西临床医学院的前两年他的成绩始终在中游水平,他发现,初入大学很多同学会因为自己不够出众而感到迷茫和焦虑“大家的课业负担都比较重,又要兼顾科研、搞好竞赛,成绩排名靠前的同学正反馈比较充足,更有坚持的动力,但还没有取得理想成绩的同学们就比较容易缺乏自信”。
幸运的是,余一凡在良师益友的帮助下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科研之路。余一凡的第一位导师是神经内科的郝子龙副教授,“郝老师会关注我每一个小小的进步”这份关怀让余一凡体会到“正反馈”对一个满怀热情但又不懂如何发力的本科生的重要性,他也慢慢地在科研训练中建立了信心。在老师们的肯定与鼓励下,余一凡他不断认识自己,从自认为的“后进生”变成别人口中的“优秀学子”。
一路走来,余一凡关注到太多同龄人的苦恼与挣扎,很多具有科研潜力的同学因为暂时的挫折失去了信心,加之没有得到及时的引导和鼓励,最终放弃了原本感兴趣的方向。他曾在招募科研项目成员时收到一名同学的邮件,这位同学因自己未被选中而沮丧,进而对自我深感怀疑、对前路充满迷茫。“拒绝”的影响第一次在余一凡面前具象化了,他立刻回复了一封长信,不仅肯定了对方的认真态度,解释了项目特点,还细致入微地叮嘱了做科研的注意事项。
自己淋过雨,便想为他人撑把伞,“精进不休”奖学金的设立也是源于这份共鸣和关切,和其他大多数奖学金不同,这项奖学金不是关注传统意义上的卓越和优秀,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排名在25%之后的同学,希望鼓励那些暂时落后但依旧渴望前行的人,“它的意义不在于金钱上的支持,我更想让它成为一种精神上的鼓励,坚持是值得的,只要坚持下去,我们的努力终究会被看见!”
对此,有媒体评论称:“精进不休”奖学金或者表扬、鼓励甚至仅仅是被看到都能打破“后进生”被边缘化、被漠视的恶性循环,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进步。只要坚持就有无限可能,相信余一凡的善意一定能鼓励更多的学弟学妹不忘初心,勇攀高峰!
据川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