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位“缩水”4毫米, 业主索赔违约金
法院判了
交付使用的车位实际大小与购买合同中约定的大小不符时,业主应如何维权?不久前,广西桂林市七星区人民法院审理了这样一起案件。
2021年8月,王某购买了桂林市某小区一个地下车位的使用权。签订购买合同时,合同上明确写明:车位尺寸长5.3米、宽2.4米。同年12月,车位交付使用后,王某拿尺子沿车位白线框内侧进行测量,认为车位实际尺寸长4.9米、宽2.17米,与合同上约定的大小不符。王某认为房地产公司违约,沟通无果后诉至法院,要求房地产公司赔偿违约金。
七星区法院审理后认为,王某与房地产公司之间的买卖合同合法有效,双方应按照约定履行义务。王某在购买上述车位使用权时,应当知晓车位的相关情况,房地产公司按约将该车位交付王某验收并使用,且该车位能够正常停放车辆。因此,双方买卖合同已经履行完毕。
经法院现场勘验,结果虽与合约尺寸的车位长度存在误差,但误差仅为4毫米,不影响王某对车位的正常使用,未对王某造成实际损失。王某主张的测量方式并无充分依据,王某应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对其向房地产公司索付违约金的诉请,法院不予支持。
七星区法院判决驳回王某的诉讼请求。目前,该判决已生效。
据《广西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