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7日 

第05版:关注

文章导航

寒风吹热电暖产品市场

“取暖神器”你买对了吗?

上周,随着一波冷空气的到来,兰溪正式入冬。

记者走访发现,瑟瑟发抖的小伙伴们,除了穿上秋衣秋裤羽绒服,还纷纷采购起了各种取暖神器。有关部门提醒,消费者应尽量选择正规商家售卖的取暖用品,保障使用安全。

花式“取暖神器”受欢迎

来了一波冷空气,火了一批“取暖神器”。在兰溪市区一家商超内,暖腹贴、发热膝盖贴、电暖宝、电热毯等取暖用品被摆放在显眼的位置,吸引不少市民驻足选购。据超市工作人员介绍,每年秋季,取暖用品就会陆续上架,但一般大降温后,这些商品才会卖得更好,“最近几天,来超市里选购保暖用品的顾客明显增多了”。

给家人选购保暖用品的李女士往购物车里放了几袋发热膝盖贴。“一到阴雨天,家里的老人总说膝盖疼,希望发热膝盖贴可以缓解疼痛。”她说。

在电器卖场,新技术石墨烯取暖电器是销售人员的热推款式。据介绍,这种新技术取暖器,升温速度更快,发热更均匀,可以避免近处过热、远处过冷的情况。

线下门店的取暖设备多为常规款,电商平台上的“取暖神器”更新奇。

早已秋裤上身的90后小伙小丁,最近花了700多元新入手了一床水暖毯。研究了说明书后,小丁发现这款水暖毯与普通的电热毯完全不相同,它是通过水热来供暖的。“卖家告诉我,这种水热产生的温度会感觉更舒适,不会很干,而且温度是恒温,有0至50度的可调温度,还省电。”小丁还表示,用了几天后,他觉得确实比普通的电热毯感觉舒服,温度也不错。

“水暖毯是近两年的爆红人气新品,不少年轻人被这款黑科技神器种草,还冲上了淘宝热搜。”某淘宝商家表示,水暖毯是电热毯的改进产品,具有安全、恒温、无电磁辐射、不干燥、不上火等诸多优点。水暖毯由加热器和垫子组成,加热器和垫子通过水管连接,垫子内部布满水管,加热器内部的水经过加热后,在加热器和垫子之间不断循环,散发出恒温热量,从而达到取暖和桑拿的双重效果。毯体内的水没有电,不用担心像普通电热毯一样的漏电及火灾隐患,更不用担心电磁辐射,使用后也不会产生头晕、干燥的现象。由于采用控温系统,可保证毯体恒温保暖,不会越睡越热。

“取暖神器”五花八门,不仅有暖手,还有暖腿的。秉着“脚不冷全身就不冷”的传统理念,电动加热泡脚桶也是年轻人选购的御寒神器之一。电动泡脚桶加热快、自重轻,使用很方便。热水泡脚既能驱寒,也有助于晚上睡个好觉。

与此同时,取暖桌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了冬日家庭温馨相聚与取暖的理想选择。自12月上半月起,拼多多平台取暖桌销量同比激增190%,深受现代家庭青睐,成为冬日生活不可或缺的美好伴侣。另外,电暖足器也迎来了销售旺季,12月上半个月的销售额,已是10月的两倍之多。

如果使用不当,“神器”可能变“凶器”

随着“养生风”刮进取暖界,由艾绒制成的坐垫、披肩、护腰、暖贴等产品也成了近几年最流行的驱寒“神器”。

特别是能加热的坐垫和披肩,往往由布套、电热片和艾绒药包组成,和电热毯一样,插电加热便可使用,非常方便。但有网友近日发帖称,自己使用艾绒加热披肩时不小心睡着,坐姿变躺姿,结果加热披肩差点变“火毯”,头发和枕头床垫都被烧焦了一部分。找商家询问,对方表示,说明书中有相关提醒,不可以在床上躺着使用。

随着气温降低,电热毯、暖手宝、热水袋、暖宝宝等保暖“神器”开始广泛使用。那么,在生活场景中,我们该如何防范风险,正确使用这些取暖神器呢?

电暖器作为冬季必备取暖“神器”,不少市民在冬天会将自己晾不干的衣服直接放在上面,而这种做法非常容易引起火灾。所以,市民在使用电暖器取暖时,一定要注意远离明火,也不要在附近使用空气清新剂、花露水等,避免发生爆炸危险。

寒冷冬季,使用电热毯、电热坐垫取暖也要多加注意。在使用电热毯和电热坐垫时,要检查设备是否有损坏、电线是否裸露等情况;上床入睡、外出前应关掉电源;使用期间,注意不要弄湿电热毯和电热坐垫,切勿折叠。

此外,不少人喜欢直接将暖贴直接贴在身上,殊不知,如果使用不当会造成低温烫伤。兰溪市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周增民提醒,暖贴不要直接贴在皮肤上使用,要避免长时间接触同一部位,睡觉前请务必取下暖贴,以免在睡眠过程中发生低温烫伤。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皮肤感受,如果出现温度过高或不适,应立即移开热源,并检查皮肤状态。”周增民表示,低温烫伤跟其他普通烫伤、水火烫伤的解决方法一样。第一,让烫伤的部位处在凉水下至少10分钟;第二,在烫伤的部位把衣服剪开,减少摩擦;第三,泡在冷水中约30分钟,或者更长时间;第四,有水泡或者坏死的二度以上烫伤,建议用干净的毛巾覆盖,减少继发感染;最后要及时就医。

购买取暖产品应选正规商家

市场监管部门提醒:消费者在购买取暖产品时,应选择正规商家或知名度高的厂家生产的产品。在实体店购买商品时,应注意商品上要有CCC标志,并仔细查看包装,有无产品名称、厂名、厂址和使用说明书等,避免选择“三无”产品,保障使用安全。

在网上购买商品时,需要选择信誉良好的购物平台,到货之后认真检查产品是否包装完好,是否有上述罗列的标识信息等。购买商品后,要索证索票,保留好购物凭证。

本版文字 记者 蒋宇欣

版式设计 记者 包静怡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