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8日 

第07版:专版

缅怀先生卓越贡献 传承发扬仁山文化

记者 成 超 侯凌峰

12月14日,纪念金履祥先生入祀孔庙300周年活动在兰溪市黄店镇桐山后金村举行,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金氏家族成员及社会各界人士齐聚一堂,共同缅怀金履祥先生的卓越贡献,传承和发扬其学术精神和道德风范。活动现场还举行了金履祥理学思想研讨会,4位专家学者就金履祥理学思想进行了深入交流。

追寻历史文化对当下的意义

浙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郭金喜

对历史文化的追寻,除了厘清文化巨人的历史贡献外,更应关注文化对当下的意义。其中,我认为有三个点值得关注。

一是其有关立志的言说与人生道路的实际选择,对当下迷茫而焦虑的青年学生如何追寻“成功”“幸福生活”和“生命的意义”等问题时,兼具方法论和个性化操作借鉴的双重价值。

二是其有关“寻恰好处、存敬畏心”的主张,对抵制极端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对构建良好社会规范推进社会治理打造平安社会均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三是让丰富而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发展资源与动力源泉,需要有新的思维与新的探索,并立足土生土长的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乡村文化建设。

擦亮历史文化名人金名片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 赖勤芳

金履祥是兰溪人民的骄傲,他的思想值得今人重视和传承。从目前情况来看,擦亮这张历史文化名人金名片任重道远。主要建议有三个方面。

第一,通过名言录、评传、读本、诗文选等形式,把金履祥思想的“深”“厚”变得更加“精”“广”,方便公众了解其人其学。

第二,依托金履祥文化大力推进乡村文旅振兴,当务之急是保留、修复历史遗存,全面推进桐山后金村的景观改造;加强活化利用,推出相应的文旅产品等。

第三,倡议建构和打造以“仁山故居”为重要节点的“婺学传播之路”,全面融入兰溪市乃至金华市的文旅发展大格局中;将其整合到钱塘江诗路乃至浙江诗路的文化带发展当中,尤其要凸显书院文化特色,以吸引更多的旅游团队、学生群体等来此地打卡。

大力推广金履祥学术著作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孙晓磊

金履祥是宋末元初儒学大宗,他学问精湛,博大精深,成为浙东学派的代表性人物。金履祥一生重视伦理道德,所作之文,所著之书,有益于世道。金履祥著述宏富,大凡《论孟考证》《尚书表注》《通鉴前编》皆成一代大典。

如今,隆重举办金履祥入祀孔庙300周年活动,今人不忘前师,后嗣不忘先祖,意义重大。一方面,可以学习金履祥道德文章,多多学习、阅读《北山四先生全书》,另一方面,是将金履祥作品单独成册,比如将他的重要诗文进行单独出版,也可以撰写金履祥的评传,或者将金履祥的学术著作进行翻译,并在社会积极推广。

扩大金履祥理学思想知名度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金晓刚

金履祥在宋明理学研究者中,知名度肯定是有的,因为他是精英化的人物,普通民众不知道也很正常。现在要做普及,最重要的就是呈现在金华或者兰溪的公务员培训和中小学的地方课程中。

一是由地方政府出面,模仿省委宣传部组织专家编写的《浙江优秀先贤教育丛书》的写法,编写一本《走进金履祥》的人物传记,在党政干部培训与中小学课程中增加金履祥的内容元素,同时将金履祥故里桐山后金村纳入干部学习、学生研学的常设基地。

二是现在青少年体验的传统年味日渐淡化,很重要的是缺乏相关传统环节,桐山后金村可以在每年春节期间举办缅怀先贤金仁山等活动,吸引青少年来此体验,扩大仁山文化及桐山后金村的知名度。

发挥文化传承的力量

金华市新闻传媒中心人文教育部副主任 孙媛媛

有一句话,叫作“传统不是崇拜灰烬,而是传递火种”,两位金履祥后裔跨越县域的相见,不正是宗族血脉及传统文化之力量的最好见证吗?除了古树、古墓、古书院,文化的传承、后裔的生活才是仁山故里真正的灵魂,是一个个鲜活的后人构成了活态的乡村图景。

700多年后,金履祥先生的后人是如何传承他的学术思想、人文精神和家国情怀的,这些都值得好好挖掘,以个案故事、民风民俗、生活日常、农具物器等形式来讲述传统文化的故事、印证文化传承的力量。这些挖掘和展现或许有助于丰富古村的整体风貌和精神内涵。

深挖仁山文化 赋能千万工程

金华市文史研究馆研究员、金华职业技术大学副研究员 林胜华

金履祥(学者称之“仁山先生”)及吕祖谦、何基、王柏、许谦,同时以“大儒”的身份钦定从祀曲阜孔庙。中国历从祀孔庙的“大儒”总共73人,金履祥列西厅第22位。著作有《尚书注》《大学疏义》《论语集注考证》《孟子集注考证》《通鉴前编》《举要》《仁山集》,编有《濂洛风雅》。仁山先生的灿烂光辉思想,激励鞭策着金华大地的后人,造就了浓厚的文化学术氛围,“仁山文化”在时光里灿烂成一部厚重的书典。以此,兰溪人民以文化为抓手致力于千万工程“和美乡村”建设,聚焦环境美、产业旺、活力足、乡风好、文化浓、服务优,将和美乡村打造为大众创新创业的希望热土、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重要窗口,展现了乡村和美、环境和煦、产业和融、人文和润、治理和谐、生活和顺的“富、美、乐”新画卷。

着力打造“仁山故里 圣贤之乡”文旅品牌

金华日报原社会文化部主任 童俊伟

一是提高认识定位。金履祥先生是我国宋明理学的重要学者,宋元之际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在金华入祀孔庙的5位先贤中,除了吕祖谦,他的学问最广博、留存著作最多、贡献最大。他继承发扬了王柏的“疑经”思想,独树一帜,领先时代。在兰溪历史长河中,在思想文化领域,金履祥堪称为千古第一人。

二是加强宣传普及。作为金华前二、兰溪唯一入祀孔庙的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大儒、著名学者,兰溪社会各界对金履祥的生平和学术成就了解甚少,对他在新时代的独特作用和重要价值,认识相当不足。建议迅速打响“仁山故里,圣贤之乡”文旅品牌,由宣传、文旅部门策划、牵头,首先在金履祥诞生地的村、镇,进行注册宣传,争取口耳相传,家喻户晓。组织编写各种普及读物,包括适合当代读者欣赏阅读的《金履祥评传》《金履祥诗文选》及其他介绍金履祥生平、故事和学术成就的普及性书刊等。

加强金履祥文化与仁山书院文化

兰溪市仁山文化研究会秘书长 刘 鑫

为深化文化传承与创新,应着力加强金履祥文化与仁山书院文化的有机结合,并广泛联结全省理学家及书院文化资源。

金履祥作为宋元时期著名理学家,其思想精髓与仁山书院的教学传统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宝贵的文化财富。通过举办学术研讨会、文化讲座等形式,可以深入挖掘金履祥哲学思想的现代价值,同时展现仁山书院在培育人才、弘扬理学方面的独特贡献。此外,还应加强与全省其他理学家及书院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共同搭建理学研究与文化传承的平台,促进学术交流与资源共享。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有助于提升金履祥文化与仁山书院文化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更能为全省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