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3日 

第05版:视觉

古建人人护 文脉代代传

修缮古建筑屋顶 通讯员 金思成 摄

青砖、灰瓦、马头墙……漫步于有着700多年历史的兰溪市诸葛镇诸葛村,听一砖一瓦讲述古老的历史故事,看一石一木积淀时光的烟火气息,重拾暌违已久的乡味乡愁。

诸葛村是全国最大的诸葛亮后裔聚居地。村域面积2.3平方公里,村中200余幢青砖灰瓦的古建筑以钟池为核心,沿8条小巷分布开来,外围8座小山环抱全村,整体宛若八卦图。

这几天,趁着天气晴好,村里古建筑党员修缮队队长冯水根带领几名队员在一处距离地面8米多高的屋顶上,小心翼翼地把一片片瓦片铺好。“修古建筑是个细致活,修修补补、耗时耗力。而且每个配件都是独一无二的,在搬运、复建时也需要非常小心。”61岁的冯水根18岁就开始在建筑工地上干活,今年已是第43个年头。

“我们都是村里的人,年年修古建筑,都已经修出感情了。”冯水根说,这种自治管理模式促进了古村落常态化修缮队伍规模逐渐壮大、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古建筑营造技艺得到了传承,文物保护也进入良性循环。看着这些古建筑,冯水根分外自豪:“大家用汗水呵护老建筑,保存了这么多年,村里人气也越来越旺,真是打心眼里高兴。”

“共建共荣、聚族而居,一直是诸葛村的传统。”诸葛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诸葛坤亨告诉记者,诸葛村就是一个巨大的活文物,很多老房子的屋顶、屋檐和墙体如果不及时修缮,古宅很难保存下来。年过古稀的诸葛坤亨,多次亲历村里自发筹款修建丞相祠堂、厅堂等古建筑。他说:“在外的出钱,在家的出力。过去,经费常常捉襟见肘,但村里古建筑的修缮更新从没停止。”

村民坚持一体化保护,组建村治安消防队,成立村级百姓护宝团,设立专职文物保护办公室,对古村落实行常态化安全管理,确保古村落安全。村里为每一幢文物建筑都设置了“网格员”“安全员”,“人人是文保员”的自治意识深植村民心间。

“我们把文物保护法、村规民约制作成挂历、手册,向村民普及法律知识,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对村里所有古建筑进行彻底摸排,挂牌、签订责任书,让大家对文物保护有更深的认识。”诸葛坤亨说,村里先后投入1亿多元资金,复建抢修村中及周边的文物建筑6万余平方米。自2003年起,诸葛村实施“一户一建”政策,村民享受易地建房,其老房子由村集体收回,经过党员修缮队维修之后,融入诸葛亮后裔祭祖、中药体验等传统活动,适度植入民宿旅游、剧本杀等新兴业态。村庄发展兴旺,游客纷至沓来。2019年,诸葛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20年来,诸葛村以“人人都是文保员、人人都是受益者”为保护理念,修缮厅堂屋巷留住“根”,承袭文脉气韵守住“魂”,活态保护发展古村落。目前,全村有民宿18家,农副产品、旅游商品店铺40多家,餐饮商户20多家,每年2000多万元门票收入撬动了超2亿元旅游综合收入,带动3400余人在家就业创业,推进乡村振兴,实现村民共富。

记者 陈志恒/文

丁 成 范湃青/摄(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