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香韵千年
在古代诗词的璀璨星河中,油菜花凭借其独特魅力,成为古代文人笔下备受青睐的春日意向,它承载着诗人丰富的情感与内涵。
南宋诗人杨万里在投宿徐公店旅途中,因乡村的宁静美好触动了他,挥笔写下这首《宿新市徐公店》。全诗充满童趣与自然之美:“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乡村暮春的景色与盎然生机,以及对童真的珍视。
诗中前两句描写“疏疏”的篱笆、“深”长的小路,以及“树头新绿未成阴”静态景物,简洁而生动地描绘出暮春农村的典型画面,展现出乡村的宁静祥和,为活跃人物搭建了自然背景,后两句诗描写儿童急走追蝶是动态场景,“急走”“追”等词生动地表现出儿童的天真活泼。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营造了活泼氛围。整首诗动静相结合,将乡村生活的生机与意趣展现得淋漓尽致。
宋代诗人黄公绍身处宋末元初时写下《望江南》这首春日景象诗,诗中写道:“思晴好,日影漏些儿。油菜花间蝴蝶舞,刺桐枝上鹁鸠啼。闲坐看春犁。”诗人以寥寥数语开篇便将盼晴的心境,透过云层或枝叶缝隙洒下丝缕光影的画面,鲜活的呈现在眼前,为后文描绘春光美景做铺垫,巧妙地通过视觉与听觉相结合描写。
“油菜花间蝴蝶舞”是一幅色彩斑斓的视觉画面,金黄的油菜花肆意绽放,构成明亮热烈的背景,五彩蝴蝶于花间轻盈穿梭、翩翩起舞,充满生机与动感。而“刺桐枝上鹁鸠啼”则从听觉入手,叫声打破了春日的寂静,为画面增添了声音元素。这视觉与听觉相辅相成,让人如临其境,仿佛亲眼目睹蝴蝶飞舞,亲耳聆听鹁鸠啼鸣,让人感受到春日的活力与美好,也蕴含诗人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怀念。
南宋范成大在《四时田园杂兴·其十五》中写道:“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这首诗则如同一幅细腻的田园风俗画,饱含着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与热爱,这是他退居家乡后,晚春时节写的,寄托着他对远离尘世喧嚣,回归自然本真生活的向往。
诗中的前两句描写了春日里,蝴蝶成双结对地穿梭于金黄的油菜花丛中,画面悠然闲适,静谧美好 ,农家人都忙于在田间劳作,平日里没有人相互串门。然而,诗中后两句,诗人写出了鸡飞狗叫声,行商前来收购茶叶,打破了村子的宁静,诗人范成大将乡村质朴与真实的写照展现出来,揭示了当时的农事的繁忙和农家的艰辛,渲染出浓厚的农家生活气息和宁静祥和。
清代的赵翼在《野步》诗中写道:“一夕春风送艳阳,争寻红紫赏韶光。农家自有名园在,油菜花开十里黄。”这首诗通过对春风、艳阳、红紫花朵以及油菜花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生机。全诗前两句,采用了先扬后抑的手法,一夜春风拂过,带来明媚的阳光,人们纷纷出门,争着去寻觅那盛开的花朵。后两句诗人笔锋一转,写出了农家油菜花的独特之美,给人带来惊喜。诗中的“十里黄”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强调了油菜花田的广阔和壮观。
油菜花,在古代文人的笔下,不仅仅是一种普通的农作物,更是春日生机与活力的象征。在他们的眼中,无论是田间地头的寻常花卉,还是自然间的虫鸟啼鸣,皆可入诗,成为他们抒发情感、透过这些诗句,我们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充满诗意的春日乡野,感受到了古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与赞美。
作者:林群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