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农村活力 促进农民增收
兰溪实施农业“双强”助推产业提质增效
记者 蒋宇欣
导报讯 记者从兰溪市农业农村局获悉,日前,兰溪有7个农业“双强”项目入围2025年省级“双强”项目库,项目数量连续3年位列金华各县(市、区)第一位。
近年来,兰溪围绕机械强农、科技强农战略目标,靶向杨梅、枇杷等特色产业与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通过示范试验基地建设、农艺农机技术融合、现代设施规范推广,加强土地、技术、资金、服务等多方保障,为农业规模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提供支撑作用。兰溪还入选了省农业“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县。
作为浙中西部最大的杨梅产区、“中国杨梅之乡”,兰溪种植杨梅近7万亩,形成独具特色的“五十里杨梅长廊”。为破解杨梅产业面临着劳动力不足、“有机难用”“无机可用”和智能化管理水平不高等难题,兰溪大力推进“山地杨梅全产业链智能农机装备研发与应用”项目,围绕关键生产环节,重点开展山地设施数字化管控、丘陵山地小型作业农机、杨梅专用小型果品智能分级流水线等先进智能、实用高效的机械、设施研发推广,集成一套山地丘陵果园全产业链轻简化、省力化、高效化栽培的综合配套技术规范,加快推动山地杨梅产业全程机械化、数字化水平提升。
工作中,兰溪紧盯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难点、堵点问题,认真研究分析,找准制约因素,主动靠前服务,着力补齐短板,不断完善机制、细化方案项目建设。与此同时,立足实际,大力推广适应设施大棚、适应家庭农场的微型化、轻便化、多功能农机装备,加快农业领域“机器换人”,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当前,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已成为浙江实施农业“双强”行动、迈向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兰江街道八头山农事服务中心建设育秧中心、烘干中心、农机仓库等,配备农业气象站、数字化大屏、农业数字社会化平台、自动育秧流水线、催芽室、烘干机等设施设备。项目实施后,可实现农机标准化作业,提升耕种管收各环节作业质量,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面积可达2000亩,每亩生产成本可降低80元以上,粮食单产可增加6%以上,预计每亩可增收200元。“目前,项目已完成总进度的70%左右,预计10月完工,将为兰江、女埠、黄店三个乡镇(街道)的农户提供农事服务,助力增产增收。”项目负责人陈志庆说。
据悉,今年兰溪7个省级“双强”项目,涵盖了现代设施农业基地、农艺农机融合试验基地、农事服务中心等多个领域,共争取到省补资金1050万元,位居金华各县(市、区)首位。接下来,市农业农村局将以“快建设、早投产、出成效”为目标,狠抓农业“双强”项目管理,确保项目保质保量完成,全面服务于农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