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职业技能 扩展就业渠道
兰溪深化对口协作助力通江残疾人就业增收
记者 蒋宇欣 通讯员 赵 妍
导报讯 近日,在四川省通江县残疾人托养康复中心,康复教师魏淑蓉正模拟真实社会情景绘声绘色进行讲解,大家聚精会神地听着,教室内散发着“家”的温馨气氛。“我们每月定期开展融合活动、家长培训会、评估分析会,不仅培养残疾儿童主动社交能力,还能进一步增进家长对家庭康复专业知识的了解。”魏淑蓉说。
据了解,该康复中心主要针对智力孤独症、脑瘫儿童进行康复治疗及训练。除此之外,兰溪还通过残疾人辅助性就业补贴、职业技能培训、自主创业补贴等措施,有效推动通江县残疾人事业的协同发展。
近年来,兰溪与通江不断深化对口协作,建立稳定长久的助残就业帮扶机制,助力通江残疾人就业增收。自新一轮东西部协作以来,兰溪累计投入帮扶资金59万元,并争取统筹资金490万元,用于支持通江的助残项目。这些资金被用于打造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基地、残疾人之家和残疾人产品集散销售中心等,切实提升了当地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在协作过程中,兰溪明确了“志智双扶、鱼渔兼授”的工作方向,并确立了提升就业能力、壮大就业基地、加强资源互通等具体目标。为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双方确定了结对协作专职人员,并多次深入残疾人群体调研,了解实际情况,破解发展瓶颈。兰溪主动对接,争取到首批东西部协作资金近200万元,用于提升残疾人职业技能和扩展就业渠道等项目。同时,依托社会爱心资源,兰溪市慈善总会、集中就业企业、爱心组织等纷纷伸出援手,为结对协作提供资金支持。
兰溪还与通江积极开展协作交流,利用省、市残联对口考察活动及互访交流契机,进行两地产业考察、就业举措交流、基地建设探讨等。目前,已开展线下交流5次,涉及双边干部20余人次,有效促进了两地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共同提升。借鉴省残联“六个有”规范化建设要求,通过东西部协作项目资金支持,协作建成多个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基地。如采取“公司+基地+困难残疾人”模式,推动建成大椿“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基地”,吸纳带动17名残疾人在基地就业。同时,优化提升销售平台,整合残疾人产品和优势平台资源,大力支持通江“壁州创谷”电商平台、社区爱心超市发展,线上线下销售金额达200余万元,带动600余名残疾人及家庭成员实现增收。
此外,兰溪还赋能建设就业工坊,突破地域限制,邀请通江县残联来兰现场观摩残疾人之家建设状况。投入协作援建资金49万元,在多个乡镇指导建立“东西部协作残疾人之家”,为200余名残疾人提供家门口就业服务。自提升建设以来,每年带动机构周边近千名残疾人、老人、困难人群等居家待业人员就业,实现人均月增收1000元以上。
下一步,兰溪将持续通过抓实残疾人就业平台搭建、农产品代销、职业技能培训等助残合作项目,实现通江残疾人就业质“升”量“长”。同时,充分挖掘两地助残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强化产业衔接、市场链接、民生相接、帮扶对接,真正做到东西共融、协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