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31日 

第04版:融媒号·乡村

设立“周二议事会”、出台“三三制”规定,马鞍徐——

让村级“小微权力”更好地在阳光下运行

记者 徐正达

导报讯 “有件事情跟大家商量一下,村里有块土地要平整,需要用到挖机,大家一起探讨一下”“现在的市场价大概是每小时140元,我建议多找几家问问价格,看能不能压到每小时130元”“我认为价格是一方面,挖机师傅还是要找那种认真负责的”……近日,在兰溪市上华街道马鞍徐村的“周二议事会”上,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郑跃进就村里的土地平整事宜与村“两委”成员、村监会成员、联村干部、村务协理员等展开讨论。

“村里的这块地就在46省道边上,之前疏于管理导致杂草丛生,别人以为是荒地,经常倾倒垃圾,既会污染土地,也会影响市容环境。因此,我们想着村里出点钱,把土地平整一下,也可以种点蔬菜啥的,这样大家就不会过来倾倒垃圾了。”郑跃进告诉记者,此次会议就是让大家讨论土地平整的具体事情,选出一个最佳方案。

据悉,为推动决策更加科学高效,马鞍徐村每周二召开“周二议事会”。会上,村里将要开展的工作由村干部集体讨论决定,杜绝一言堂现象,使村级工作运行更稳定。

除了“周二议事会”,近年来,马鞍徐村持续深化“后陈经验”,积极发挥村监会职能,尤其针对群众参与监督积极性不高、村级事务共商共议机制不够完善、村级财务公开不够透明、村监会作用发挥不够明显等问题,探索决策监督制度,通过创新“三三制”等举措强化基层社会治理。

当天上午,在马鞍徐村蒋村自然村,村民徐炳春刚和老伴买完菜回来,对于几年前硬化好的进村道路,他们依旧赞不绝口。“以前的进村道路是泥巴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现在变成沥青路,大家进进出出都方便多了,晚上也喜欢通过这条路走到防洪坝上散步。”徐炳春说。

“当时,群众对破旧的进村道路的意见很大。新班子上任后,就着手把原来的泥巴路改成沥青路。村里决定做这条路的时候,谈的价格是1立方米沥青950元,我们村监会知道这个事情以后,向村里提出来,要按照‘三三制’规定操作。经过货比三家,最后选定了一家供货商,1立方米沥青只要900元,帮助村里节省了不少钱。”马鞍徐村监会主任徐永良介绍,所谓的“三三制”规定,是指村里在进行采购或实施零星项目的时候,要确保具体执行的人数在三人以上,并货比三家。

“‘三三制’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村里的大小事情都通过‘三三制’,减少了优亲厚友的现象,使村干部的权力更好地在阳光下运行。可以说,它对村干部既是制约也是一种保护。”徐永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