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1日 

第04版:融媒号 乡村

兰溪:枇杷“上新”效益“上行”

记者 蒋宇欣

导报讯 “春风过,枇杷黄。”昨天上午,兰溪市唐雷山家庭农场的枇杷大棚里处处弥漫着淡淡的果香。一串串黄澄澄的枇杷或挂满枝头,或隐于绿叶。枇杷外形圆润饱满,表面还长着细小的绒毛,格外讨喜。

“白枇杷最大的特点就是皮薄好剥、肉质鲜嫩,甜度比普通的枇杷更高。”农场负责人唐雷山告诉记者,现在成熟的枇杷叫“三月白”,是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引进的特早熟白肉枇杷新品种,它的成熟期比常见的“白沙”和“大红袍”品种要早得多。经过4年管理,农场今年开始实现量产,每棵枇杷树的产量大约为20公斤。

由于“三月白”在兰溪尚未大面积栽植,所以它的价位也让不少果农羡慕。唐雷山透露,“三月白”一上市售价为400元/公斤,远高于普通枇杷,是名副其实的“致富果”。“从目前客户反馈来看,白枇杷的市场接受度很高。”“三月白”的受欢迎程度,超过了水果客商王启荣的预期。他告诉记者,虽然价格不低,但其果肉较白,口味酸甜平衡,成熟期早,颇受市场青睐。他们通过线上和线下渠道销售,订单量持续增长。

成熟早、品相佳、风味好、价格高,“三月白”妥妥的是枇杷界的“白富美”。这位“白富美”的养成,离不开唐雷山的精心养护和他的“小助手”。

据唐雷山介绍,“三月白”在采果期管理最花功夫,为确保品相,需要用纸袋将每串枇杷一一套住,避免果蝇叮咬或大风吹动磕伤。此外,每串枇杷上的果实成熟时间有先后,将熟果采完后,若还有些果实尚未成熟,需要将套袋重新套上,比较耗人工。

另外,“三月白”生长过程中对湿度和温度的要求较高。只见唐雷山打开手机上的管理软件,点击“喷水”按键,几秒钟后,多排喷头齐齐喷出细小的水雾。很快,大半个果园被雾气笼罩。“通过设施栽培,实现精准的温湿度和水分管理,可以有效预防日灼和皱果现象。”唐雷山说,在自身的优势和智能种植技术的双重作用下,“三月白”于每年3月底至4月初开始采摘,一直持续到5月份,刚好与“白沙”枇杷大批量上市形成时间上的完美衔接。

记者了解到,唐山雷的家庭农场共有枇杷种植面积40亩,由于处于试种阶段,“三月白”只有30株。为提增亩均效益,他计划尝试将现成的“白沙”枇杷与“三月白”枇杷进行嫁接,让枇杷界的“白富美”跑出致富“加速度”。

兰溪枇杷种植面积约2.2万亩,是浙江省枇杷三大主产区之一。近年来,兰溪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引进“三月白”“贵妃”等早熟品种20余个,“漫山红”“迎霜”等抗冻品种12个,并大力推广枇杷大棚种植,不断挖潜枇杷附加值,推进枇杷产业良性可持续发展。

此外,聚集群众不懂技术,产业效益不明显等问题,兰溪组织种植人才开展“送技上门”服务,“零距离”提升群众的枇杷“种植管护”能力,补齐技术短板,通过技术培训全覆盖,形成让更多懂技术、懂管理的枇杷“土专家”推进产业振兴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