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豆身价暴涨
“9.9元”一杯的咖啡还能畅饮吗?
习惯早起来杯9.9元咖啡的打工人,正在面临选择越来越少的局面。瑞幸、库迪点单页面中,8.8、9.9元一杯的咖啡选项越来越少,即便商家做活动,叠加打包费配送费也超过了这个价。
本月,全球咖啡行业巨头雀巢在中国市场开启新一轮价格调整。今年以来,咖啡豆价格持续变动,众多品牌咖啡成本受到影响。咖啡市场的不确定性使得不少年轻“咖啡族”心生忧虑,担心难以随心所欲地购买价格亲民的咖啡。
那么,“9.9元”的平价咖啡是否会消失,兰溪打工人还能实现“咖啡自由”吗?
消费者—— 9.9元的选择变少了,但咖啡还得继续喝
9.9元的咖啡是否还能继续饮用?“有,但选择不多。”从事新媒体行业的市民邹群表示,咖啡已成为他工作的“必需品”。年后,他发现常喝的某品牌9.9元的咖啡选项减少,“只剩下标准美式、拿铁和燕麦拿铁。”他透露,一些原本9.9元的咖啡现在需要加价,例如他偏爱的生椰拿铁现在要额外支付3元。
邹群向记者透露,该品牌之前也调整过一次9.9元咖啡的范围,从所有现制咖啡类饮品可用优惠券,缩减至不到10款,现在进一步减少至3款。不过,星巴克、MANNER COFFEE等品牌的价格并未上涨。
徐柯是咖啡爱好者之一,几乎每天都要喝一杯咖啡。她认为,咖啡价格可能还会小幅上涨,不过仍在她可接受的范围内。“我的预算是一周订购两杯咖啡,每杯价格在15元以内都可以接受。”徐柯说。
对徐柯而言,咖啡是必需品,即便价格上涨,她也不会考虑其他替代饮品。“如果咖啡价格涨得太离谱,我会考虑自己动手泡咖啡。”徐柯说。
门店—— 部分咖啡未涨价,想寻找平替咖啡豆
昨天,记者走访市区体育场路上的一家咖啡店,店主小雯正利用空闲时间烘烤豆子。她先挑出坏的生豆,然后将精选的生豆放入烘豆机中,这些经过烘烤的豆子就是消费者在市场上购买的咖啡豆,可以直接磨成粉,制作咖啡。“生豆比烘焙豆价格更低,成本更可控。”小雯说,“自己烘烤豆子可以降低成本,同时也能提供更多风味选择。”
她说店内采购的咖啡豆来自多个产地,因此对这波涨价也更有感触:“生豆价格涨幅很大,比如我常用的巴西豆就比去年上涨50%左右。”小雯在其他城市认识的一些同行,不少人已经在朋友圈抱怨压力大。但她暂时没有涨价的打算。“全球咖啡豆价格上涨,并不意味着咖啡价格会立刻上涨。咖啡豆确实是咖啡饮品的主要原料,但咖啡价格还受到门店租金、员工工资、设备折旧、营销费用等因素的影响。”小雯说。
另一名在市区丹溪大道上经营咖啡店的店主告诉记者,咖啡豆价格上涨对整个行业有影响,但目前压力尚未传导至自家店内:“一包500克的豆子,通常可以制作25至30杯咖啡,上涨的价格分摊到每一杯可能只有几毛到1元。而且如果某款豆子涨价过猛,可以选择其他豆子作为替代品,替代品较多,所以目前没有涨价的打算,毕竟消费者对价格变动很敏感。”
此外,也有独立咖啡店店主向记者表示,如果咖啡豆价格持续上涨,未来可能会考虑调整咖啡价格,或者改用性价比更高的豆子。
观点—— 咖啡豆涨价影响有限 消费者无需过多囤货
咖啡豆涨价了,是否应该提前囤积一些?这是许多咖啡爱好者的疑问。市民沈小姐就忍不住下单购买了2千克以上的咖啡豆。“一直喝这个品牌,量大且稳定,囤一些以防未来涨价。”沈小姐说。
但实际上,原料涨价对咖啡消费的影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国金证券在研报中提到,一杯咖啡中生豆成本仅占4%左右,租金和人力相关成本是决定咖啡价格底限更重要的因素,“以一杯星巴克大杯拿铁举例,其中咖啡生豆成本仅一元多,即使加上烘焙成本也只有3元多,咖啡豆在成本结构中占比很低,对咖啡最终定价并没有很大影响”。
为何个体咖啡店对原料涨价更敏感?这与供应链的完善程度有关。瑞银国际在研报中表示,长期来看,大型连锁咖啡品牌的采购量大、供应链完善,实际采购价格受咖啡豆价格波动影响较小,而小商家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较弱,利润率可能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如连锁咖啡巨头星巴克,多与咖啡产地签订长期供应合同。这种长期合同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咖啡豆的采购价格,使得企业在咖啡豆价格波动时能保持相对稳定的采购成本。
另外,记者了解到,云南等地国产咖啡豆的崛起,也提供了更多“平替”选择。红餐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目前在云南设站收购的品牌有星巴克、雀巢、MANNER COFFEE等,委托中间商的咖啡品牌则有瑞幸咖啡、蓝瓶咖啡等。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指出,国产豆崛起,有望进一步降低整个中国咖啡行业的原料成本,从而有助于中国咖啡豆整体价格趋于稳定。
总体而言,咖啡豆涨价分摊到每一杯咖啡上的幅度并不大,偶尔喝一杯咖啡的消费者仍可轻松实现“咖啡自由”,无需过度焦虑。
记者 蒋宇欣/文 沈冰珂/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