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9日 

第05版:视觉

一盏灯 十代人

胡子湘对无骨花灯的坚守与忧愁

“画设计稿、打模型、制版、粘合组装……做无骨花灯,每天就是重复这些步骤,但我丝毫不觉得枯燥,反而很享受这个过程。”5月16日,在兰溪市永昌街道胡记非遗工作室里,胡子湘举着一盏红黄相间的无骨花灯向记者介绍,他从17岁开始正式学做无骨花灯,到现在坚持了整整30年。

胡子湘生于1979年,家族做无骨花灯已有近300年的历史,他是家族第十代传人。胡子湘年轻时努力钻研,每天花费近10小时学习制作无骨花灯的手艺,蔑丝灯、幡扎灯、故事灯、无骨针刺花灯、香烫灯等数十种花灯样式制作,他都得心应手。

无骨花灯制作技艺独特,是综合艺术的体现。花灯全身无骨架,由若干片纸片拼粘而成,将绘画、针刺、建筑等艺术融为一体,制作精美、风格古朴典雅、空间感强、立面变化丰富,单体精致巧妙,组灯气势磅礴,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严格来说,无骨花灯的制作技艺是大伯父传授给我的,他对这项技艺研究很深。以前,制作无骨花灯取材方便,只需要几张彩纸、针、剪刀和胶水就可以制作,不但家族里做这项技艺的人多,永昌会做的人也很多,时过境迁,现在就剩我一个人还在坚持。”回想起往事,胡子湘感慨万分,他说,那些年正月里闹元宵,人人手里都举着各式各样的花灯,站在巷口伸着头盼着舞龙灯的队伍经过,那才叫“过年”。现在的年轻一代对舞龙花灯不感兴趣,过年也没有了以前的氛围。

胡子湘为了无骨花灯倾注了全部心血。无骨花灯制作技艺于2014年被列入市级非遗保护项目,2018年被评为金华级非遗保护项目。胡子湘2015年被评为兰溪市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24年被评为金华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当下,最让胡子湘担心的是无骨花灯制作技艺后继无人。“花灯的制作其实很简单,一学就能学会,画、写、剪、镂是必要掌握的基本功,其他的创作设计都在这些步骤上完成。我认为,要学好这门简单的手艺,贵在坚持。”胡子湘苦恼地叹气,现在的人太浮躁,有耐心的太少,根本没有人愿意学习这项技艺。

近几年,胡子湘经常执笔写文章,写自己的心路历程、永昌的自然人文等,他发现现在最重要的是要将这项技艺留存下来。制作无骨花灯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在《胡氏幡扎艺术溯源》一文中将这项制作技艺称为“哭泣的艺术”,他表示无骨花灯正被电子灯、数字灯所取代,未来将会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明年过年,我打算设计一场龙灯盛会,不再依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完成一整条龙灯,而是现场教学,让来永昌老街玩的游客亲自动手,参与到龙灯花灯的制作中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学习这项非遗技艺。”胡子湘说。

本版图文 记者 徐 填 本版设计 记者 包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