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大战,要熄火了?
网友直呼“真的喝不动了”
“感谢外卖大战,我喝到了1分钱的奶茶”“霸王茶姬大杯只要3.5元”“这几天好多券,1元1个的贝果真划算”……最近不少消费者在微信、微博、小红书等平台晒出了自己在外卖平台薅到的“羊毛”。
“五一”前夕,随着阿里巴巴(淘宝闪购、饿了么)加入外卖大战,外卖大战迅速从美团和京东两家的较量,蔓延为美团、阿里巴巴、京东三家的火拼。在社交平台上,网友一边整理不同外卖平台的领红包攻略,一边调侃“外卖大战,受伤的只有我的血糖”。
甜蜜的烦恼
谁能想到,曾经9.9元一杯咖啡已是“地板价”,如今在外卖平台,只需花2.9元就能实现生椰拿铁自由。
如今,打开手机点外卖,已是不少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场景,各大平台纷纷推出各种优惠活动,以吸引消费者。从京东“踢馆”外卖赛道、美团推出千亿补贴开始,到饿了么和淘宝闪购代表阿里一起加入战局,这一轮外卖“三国杀”已持续了近3个月。三大平台“贴身肉搏”,大众的消费热情被点燃。不少连锁茶饮和咖啡门店的外卖订单量出现“爆单”,甚至有些门店因为订单量过大而不得不暂时关闭某些平台的接单渠道。
“之前觉得生意会好一点,没想到会这么好。”小林在兰溪市区丹溪大道上开了一家奶茶店,他表示,三大平台开始“外卖大战”后,中午和晚上的外卖高峰时段,他会选择性地将个别平台的渠道关闭一段时间。
“一是真的忙不过来,二是有些东西卖断货了。从上午店铺开始营业,店里的接单机器就一直响个不停,一直提示有‘新的订单’。”小林告诉记者,突如其来的订单暴涨,不仅出现了缺货的情况,人手也显得捉襟见肘。由于订单量太多,外卖出货速度也受到了一定影响。
小林主动关闭个别外卖平台渠道订单的另外一个原因是赚得少。“有些消费者会用很多券,最后可能只花了1分钱就买了一堆东西。虽然外卖平台还是会给我们商家一些补贴,不过这样的外卖单实际上赚不到多少钱。”小林说,“如果是平时那样的外卖单就好了。”
从实际来看,在平台“外卖大战”中,参与其中的商家也开始自主地选择可以带来更多收益的平台渠道。
消费者:真的喝不动了
“每天两杯,雷打不动。”00后大学生小叶的手机里装着四个外卖App,她的消费习惯正是平台争夺的核心。
5毛的奶茶、1块的瑞幸、5块的螺蛳粉、6块的塔斯汀……兰溪市民徐女士表示,4月30日以来,她所在的一个“薅羊毛”群里,群主每天都会更新各大外卖平台的最新折扣攻略。比如,扫码领取20元红包后,5元买两杯瑞幸咖啡,4.8元拿下两杯果蔬饮品。前些日子,徐女士一家成了外卖奶茶和咖啡的“重度用户”,每天在研究哪个平台更划算后点单。
像小叶和徐女士这样的消费者并非个例。据悉,在这些平台的App上,促销各有侧重:美团外卖主要采用整点抢大额红包的补贴方式,运气好的用户能以个位数价格购买茶饮产品。此外,平台还推出一口价囤券模式,可以花0.9元购买蜜雪冰城价值7元的果茶,或1分钱购买4元的冰鲜柠檬水。
京东外卖则主要通过满减红包和百亿补贴的一口价商品来进行促销,比如6.9元购买一杯瑞幸咖啡的生椰拿铁。
淘宝闪购和京东外卖的模式类似,但因在活动初期,优惠力度更大,有消费者仅需支付1元即可购买瑞幸咖啡。5月6日,该平台进一步推出“1亿杯奶茶免单”活动,用户在淘宝App领取18元免单卡后,一杯售价20元的奶茶,只需花2元即可免配送费到家。消费市场反响热烈,5月6日,由于用户激增,“淘宝闪购崩了”一度登上热搜。
激烈“三国杀”告一段落
在监管部门出手后,轰轰烈烈的外卖“价格战”或告一段落。
5月13日,据央视新闻报道,近日,市场监管总局会同中央社会工作部、中央网信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商务部,针对当前外卖行业竞争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约谈京东、美团、饿了么等平台企业。
市场监管总局要求,相关平台企业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规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加强内部管理,合法规范经营,公平有序竞争,共同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切实维护消费者、平台内经营者和外卖骑手的合法权益,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有序发展。
随后,相关话题迅速登上热搜榜第一,引发网友热议。
“那就是说,这一轮补贴要结束了?”
“恶性竞争,商家骑手最惨,确实要整顿。”
“良性竞争不行吗?”
“以后还有4元咖啡吗?”
目前,针对市场监管总局此次约谈,京东、美团、饿了么三家平台尚无回应。这也意味着,过去2个月来高举高打的外卖行业价格战,烈度或降低。
业内人士表示,规范是为了更长远、更可持续地发展。在线下商家日渐依赖线上渠道的环境下,京东希望低价引流,加大补贴,争取订单量向竞争对手美团看齐。但是,行业需要互利互惠,平台、用户、商家、骑手等各方都需要平衡。平台如果只是用“外卖”引流,也就不会真正关心行业的发展。餐饮食品的价格眼下已经是“极限中求生存”,基本处于微利,一旦参与到价格战,其他商品或类目又没有盈利能力的话,不仅自身难以守住护城河,甚至会在品质和质量上打折扣。
价格,从来不是关键变量,零售的本质考验的是成本、效率、体验。商业,终究要回归本质。
记者 蒋宇欣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