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3日 

第04版:融媒号 乡村

利用枇杷深加工 形成生态微循环

中医药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记者 沈冰珂

导报讯 眼下,在兰溪,枇杷膏做得火热。在女埠街道金家村溪果兰水果制品工坊,负责人邵辉正忙着做枇杷膏,这是他做枇杷膏的第六个年头了。“今年枇杷产量多,现在,我们每天做枇杷膏要消耗五六千斤的枇杷。”邵辉说,把枇杷去核、去柄,加上枇杷叶、玳玳花、罗汉果、桔梗、薄荷、陈皮等药食同源的食物同煮,浓缩汁水,由古法制作技艺结合现代工艺熬制成枇杷膏。

记者在现场看到,工人正娴熟地进行清洗、挑选、过滤、浓缩、沉淀、焦化、收膏等工序。据悉,目前,溪果兰水果制品工坊以枇杷膏生产为主,同时生产秋梨膏等产品。

除了枇杷的深加工,邵辉还把枇杷废料利用起来,形成了生态微循环。“我把枇杷果肉渣发酵起来,做成鸡饲料,把果皮、果核渣堆成有机肥,用来给枇杷果树施肥。”邵辉说,除了溪果兰水果制品工坊,他还在山上建有20亩的溪果兰家庭农场,种植露天和大棚枇杷。

“我们农场目前有1000多只鸡,平时我会把发酵过的枇杷果肉渣混到饲料中喂鸡。从实际情况看,吃枇杷渣长大的鸡更少生病。”邵辉说,鸡的病主要是呼吸道疾病,就像人感冒一样。而用枇杷果肉渣发酵成的饲料,带有枇杷的药用价值,对鸡的这些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再加上鸡散养在枇杷果园,白天在枇杷树底下跑,生病的概率会降低不少。“我用枇杷渣喂的鸡,肉质更为鲜嫩,羽毛也更加亮丽。”邵辉说。

邵辉不仅是溪果兰水果制品工坊和家庭农场的负责人,还是一名中医师。“我做枇杷膏,就是让我的医学知识学以致用。”在邵辉看来,枇杷自古以来就是药食同源的食物,他做枇杷膏、枇杷饲料等,就是发挥了枇杷原有的药用价值。接下来,他想以枇杷大棚为主体,利用一部分空地建设中草药基地,进行中草药科普。还想建一个中医康养基地,传播中医养身养心知识。“今后,我这里将逐渐发展成枇杷种植、深加工、游玩为一体,带有中医药文化的家庭农场。我也会结合自身特长,将主业副业融合发展,相互促进。”邵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