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生”金 绿富双赢
黄店镇王家村让绿水青山变致富“靠山”
记者 徐正达
导报讯 昨天上午,在兰溪市黄店镇王家村白露山脚,记者看到护林员王有平挥舞着镰刀,将上山路上的荆棘、突出的树枝清理干净,方便人们行走。
“我们巡林的时候,遇到游客或是村民,都会劝导他们不带火源上山、不乱砍滥伐、不乱丢垃圾,保护好生态环境。同时,如果遇到非法捕鸟的也会及时制止并上报。”王有平告诉记者,他基本上每天都会巡山一次,除了劝导,他还积极宣传和普及防火知识。“看到这几年村庄建设得越来越好,作为护林员,也是村里的一员,我很有成就感。”
据悉,王家村自然禀赋优越,人文底蕴厚植,素有“花海白露、康养王家”之誉。其中,该村森林资源十分丰富,大树参天蔽日,幽谷流水潺潺。为保护好良好的森林资源,王家村两委、全体村民历来高度重视,把白露山及森林作为赖以生存的宝贵财富,村里建立了林长制,聘请了5名长期护林巡查员、成立了20人的森林防火队,将白露山一草一木及生态保护纳入《村规民约》。目前王家村林村相依、景村一体,空气负氧离子含量常年保持每立方米3600个左右,负氧离子较高,是兰溪的森林氧吧。
近年来,王家村全力发展林下经济,推进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初步建成了一个集山水观光、农旅融合、休闲康养于一体的“和美”新王家,并先后取得了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休闲乡村、省职工疗休养基地、省森林人家、省森林氧吧、省文化示范村、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等荣誉称号。
村庄的蓬勃发展让王家村成为青年创业者的“试验田”,越来越多的村民怀揣梦想返回乡村开启创业路。胡卫强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38岁的胡卫强是土生土长的王家村人。同村里大部分的年轻人一样,向往在大城市逐梦。在上海摸爬滚打多年,虽然人在村外,但是经常回村看望父母,再加上将妻儿安置在老家生活,近几年,胡卫强返乡的频率越来越高,眼看着村里的变化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好,他也萌生了回村创业的想法。
“近几年每次回来都能感受到村里的变化,环境越来越好,新业态也相继落地发展,我觉得回村创业的时机到了。”胡卫强说,自己如果能回村创业,还能同时照看家人,简直一举两得。胡卫强回村创业的想法得到了家人的支持。由于村里承接游客住宿的能力有限,胡卫强便将家里的房子改造成了民宿。
“我们顺应着村里的变化,把房子重新装修,还加入村里‘白露有约’农家民宿品牌,没想到客人接踵而来。”胡卫强表示,除了自家经营的民宿,由于自己的上海工作经历,他还被邀请加入村里成立的旅游公司,帮助经营村里的民宿。如今,王家村的民宿涵盖了高中低不同档次,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该村还成立了两家旅游公司,创建了“村集体+酒店管理+旅行社+农户”模式,发动村民打造了“白露有约”农家民宿和农家乐特色餐饮,并先后投资建成了果园小木屋、青年公寓和高端民宿,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游玩。
乡村旅游发展也带动了村民增收,许多村民实现了在家里、在村公司上班,连老爷爷、老奶奶都在家门口摆起了摊,吆喝起土特产。王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卢惠良介绍,近年来,村里乘着“千万工程”、美丽乡村建设等东风,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硬化道路、安装路灯、美化环境……用“颜值”筑巢引凤,吸引了大批游客,村民人均收入每年按10%至14%递增。去年,村民人均增收4100多元。
如今,在王家村,游客既可以在山间徒步,欣赏白露美景,也可在林中休憩,呼吸负氧离子,还能在茶吧品茗,品尝地道美食,悠闲自得的生活吸引了无数游客纷至沓来,成为人们心中名副其实的“康养村”“减压村”。
“我们将继续立足白露山省级风景名胜区山林资源富集优势,实现生态环境价值转化,在山水人文间做好康养旅居文章。”黄店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陈娴表示,接下来,黄店将深入谋划白露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项目,推动“医养结合”模式创新;引进高端康养机构,搭建“轻医疗+深调理”服务网络;多点打造“宿在自然中”康养生活场景,形成主题化、分级化康养民宿矩阵,践行“宿养融合、村群互动”的康养旅居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