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05日 

第06版:芥子园

一把油布伞的故事

——忆父亲的革命生涯

我的父亲叫郑樟来,1922年4月14日出生,祖籍丽水青田,移民至兰溪游埠寺口后屋村(现为永昌街道童山村)。7岁那年,爷爷因痨病去世了。9岁起,父亲跟着地下党领导人郑秾,帮忙传递消息,为他们晚间活动打掩护。1943年10月,由地下党员马丁、张文达介绍,父亲参加了金萧支队,先后担任过金萧支队八大队通讯员、金萧支队二大队五中队副班长,以及三野一纵队三师九连班长、五连副排长、二十军178团警卫连排长等职务。

从我记事起,就知道父亲身上有多处弹孔和弹片擦伤的痕迹,最明显的是右手臂上有一个被子弹打穿的洞眼,小时候我会经常拿小指头伸进去测有多深。这时,父亲就会与我说些如何打仗,怎么受伤的故事。其中有一个关于一把油布伞的故事。

那时的郑秾,定居在孟湖乡包郎殿(现包塘殿)村,以行医、教拳为掩护,深入兰溪、龙游、杨溪、寿昌等村庄,向农民宣传革命理念,秘密创建红军队伍。后来,郑秾经常让我父亲帮忙去各地送信。有一次,他让我父亲去龙游送情报,为避开敌人岗哨,必须爬山走30多公里,完成任务后再返回。

当父亲翻山越岭来到一处平地时,天已经完全黑了,两边高高的山上,不时传来各种奇怪的声音,走着走着,父亲感到好像后面有很多双眼睛,发着绿光朝他尾随而来。父亲快步走,它们也加速跟了上来,父亲停下脚步,它们也停在那里。父亲这时回头,终于看清是几只狼,心里咯噔了一下,心想这下完了,自己肯定要被这几只饿狼给解决了。他迅速摸了摸口袋啥也没有,只有腋下夹着把破油布伞。

这时,狼跟得更近了。父亲灵机一动,说时迟那时快,“唰”的一声以最快的速度撑开那把油布伞,同时嘴里吼出最有力“哈”的声音,彻底把狼给震懵了。估计狼也不知道这黄色的能一下变大的是什么东西,加上父亲和伞同时发出响声,吓得狼后退了好几里地。父亲借机拔腿就跑,好在平时就跑得快,终于摆脱了狼的追赶,在后半夜回到了家里。

在郑秾的熏陶下,1943年10月,在地下党员马丁、张文达的介绍下,父亲参加了金萧支队。当时的金萧支队,在兰溪有很多游击战士。他们都是父亲的老战友,像崔洪山、张文达、马丁、祝必成、高玉珍、刘石双、祝英恒、李一群、杜志文、俞勤良、陆林法、蒋云才、陈志全、胡华山、绍志刚、沈国祥、蒋志春、谢道铨、凌广成、方志明、吴良发、胡恒山、李伟、阎辉、王新富等。他们都和父亲一样出身贫苦,为解放全人类参加了革命队伍,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金萧支队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活跃在浙赣铁路金华至萧山段两侧的重要人民武装力量。金萧支队在不同历史段的活动,为浙东地区的抗日斗争和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郑 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