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0日 

第02版:要闻

马涧镇党委书记王文新——

聚力绿色经济与智能制造 激活强村富民“一池春水”

记者 汪雪吟

作为兰溪的农业重镇,近年来,马涧镇深耕“一产强、二产稳、三产活”产业新布局,在产业融合与强村富民的道路上步履铿锵。近日,记者走进马涧镇,实地探访养园村蛋鸡全产业链项目与浙江拓蓝车业刹车片项目,专访镇党委书记王文新,探寻两大项目背后的发展故事。

在养园村蛋鸡全产业链项目现场,郁郁葱葱的杨梅林与现代化鸡舍相映成趣。这个被称作“林下共富新引擎”的项目,正是马涧镇依托“杨梅之乡”根基开展的创新实践。

“我们依托‘杨梅之乡’的根基,创新推出了养园村蛋鸡全产业链项目。”王文新介绍,该项目总投资2900万元,其中,中央补助800万元、省级补助200万元,周边6个村社抱团投资1900万元,形成“村村联动、抱团共富”的新实践模式。

该项目采用全程自动化设备,建成4栋全自动鸡舍,并配套建设蛋库、料库及有机肥转化中心。“科技赋能实现了低人工、低消耗、高产能,这是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可复制样本’。”王文新表示,项目最大亮点在于与杨梅产业深度融合的“种养循环”模式。“我们将杨梅自然落果等作为蛋鸡的优质天然饲料,同时把蛋鸡粪便经统一收集、烘干加工等无害化处理后,转化为高品质有机肥,反哺滋养杨梅林。”这一模式大幅减少化学肥料与加工饲料的使用,实现“绿色有机”生产与生态保护的双赢,完美契合马涧镇作为金华首个GEP试点乡镇的绿色发展理念。

据了解,项目自去年11月投产以来,日均产蛋12万枚,日销量超95%。“我们搭建了‘线上+线下’推介宣传体系,线下已入驻机关食堂、兰创集团、各大银行等企事业单位,线上则打开了义乌、杭州、温州、金华等城市的农产品市场。”王文新透露,目前,项目日营业额达3万元,已为村集体经济带来年增收100万元,还提供了近100个“家门口就业”岗位,帮扶50余名低收入农户,预计可实现人均年增收3万元。

从农业产业的“绿意”转向工业生产的“活力”。在施工现场,浙江拓蓝车业刹车片项目正加紧建设。作为农业大镇,马涧为何要引入工业项目?王文新给出答案:“马涧不仅有扎实的农业根基,更有深厚的工业底蕴。引进拓蓝项目,是我们深化‘腾笼换鸟’、推动工业‘稳中有进’的关键举措。”

王文新向记者阐述引进该项目的三大原因:“一是刹车片市场前景广阔,中国作为全球最大交通工具消费市场,摩托及电动两轮车需求持续增长,刹车总成作为安全核心部件需求旺盛;二是企业实力强劲,浙江拓蓝车业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年产300万套刹车总成能力成熟,产品受认可且研发后劲足;三是破解瓶颈的现实需要,拓蓝原有租赁厂房限制扩产与自动化设备引入,我们为其解决11亩发展用地,这也是我镇‘零地技改’三年行动计划的成果体现。”

如今,项目推进蹄疾步稳。王文新介绍,该项目今年4月完成土地摘牌落地,5月开工建设,目前正有序开展厂房主体工程施工,预计年底竣工、明年初投产。项目达产后,将成为马涧镇制造业的新增长极,其智能化水平与亩均效益将带动园区升级,为后续招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形成“灌木丛”式产业集群开好头,助力实现“高新企业规模化、产业链条高端化”的目标。

面对市委十五届八次全会提出的新要求,马涧镇如何持续发力?王文新表示:“我们将全面对标全会部署,锚定‘向新求质’主线,把‘林下经济’与‘智能制造’纳入‘创新浙江’大场景。接下来,一方面会持续推动‘种养循环’模式迭代升级,谋划建设杨梅果渣与鸡粪有机肥深加工中心,探索‘AI+养殖’智能场景应用;另一方面会推进拓蓝项目二期智能化扩能建设,招引刹车片上下游配套企业,打造‘林下—车间—园区’一体化绿色智造链条。同时,我们还将坚持‘党建统领+项目为王’,用好‘五马擂台’机制,强化‘政策+平台+人才’集成供给,推动更多‘农业含智量’‘工业含绿量’转化为‘发展含金量’,为兰溪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县、打造新时代典型工业城市贡献马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