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冷时节,收好这份防寒攻略
小寒刚过大寒将至
记者 徐桢瑾
导报讯 大寒将至,寒潮时有发生。昨天突然的降温,也让不少市民纷纷穿上棉毛裤、裹上羽绒服。寒冷时节更要注意防寒保暖,特别要注意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记者昨天从兰溪市疾控中心了解到,一月份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因此要注意个人卫生,及时预防。呼吸道传染病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包括流感、水痘、H7N9禽流感等。
俗话说:“病从口入”。因此,要做到合理膳食,适当增加营养,摄入足够水分、维生素和优质蛋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尽量不到人员密集、空气浑浊的场所,减少接触病原的机会,室内要注意通风换气。
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打喷嚏时用手帕、纸巾或衣袖内侧遮掩口鼻。感觉发热或其它不适时,应及时就医。此外,还要尽量避免接触活禽,不吃病死禽肉、不买来源不明的禽鸟类产品。
寒冷天气容易引起血管收缩痉挛,使血流不畅,脑、心肌、内脏血液灌流减少,心脑血管供血供氧不足,容易突发心绞痛、心脑梗塞等。因此,寒冷季节也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期,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或高危人群在冬天需加强防护。
首先,要注意保暖,适度运动。冬春季节最佳的保暖温度是12~20℃,有利于血管收缩,尤其有利于血管硬化的老年人避免血管过度收缩发生心脑血管意外。寒冷季节可选择在家做广播操、打太极拳等运动。如外出锻炼,可在上午10时以后,等太阳出来、环境温度上升后再出去锻炼。
其次,要做到平枕休息,慢慢起床。睡觉时以平枕为宜,高枕可能因脑血流减少、循环减慢而促发中风。早上刚醒来,身体各系统从半休眠状态慢慢苏醒,心跳频率从慢到快,血管收缩和凝血物质增加,容易出现血栓。醒后猛起身,可能出现头晕、恶心、四肢乏力等体位性低血压症状。最好先躺在床上养神3分钟,慢慢坐起来,斜靠3分钟,穿好衣服,再坐在床沿3分钟,然后站起来。
心脑血管患者用药需按时遵医嘱,切忌擅自减药或停药,还要加强血压、血脂与血糖的监测。一旦出现胸前憋闷疼痛、头晕、气喘、冒冷汗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