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1月10日 

第10版:芥子园

慢炖得真味

  苏轼的《仇池笔记》载有《煮猪头颂》,很有意思。黄州猪肉便宜,黄州人却不吃,因为他们不会煮。苏东坡善煮,净洗锅,少加水,深压柴头莫教起,火候到时肉自美。苏轼有境界,用文火和时光慢慢地熬,既品尝了食物的真味,也是对自己安静内心的一种温柔呼应。无独有偶,梁实秋在《雅舍谈吃》中有一篇文章,说杨太太做的排骨萝卜汤堪称一绝。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多放排骨,少加萝卜,少加水,慢火久煨。看来“慢”之一字,其意义非同寻常。

  去年秋天,去一个山里朋友家玩。山里人淳朴、大方、实在,落座后不久,朋友的爱人就准备了一大桌子菜。酸辣的韭菜、鲜亮的腊肉、野生的香菇……让我感动的是还有一大碗银耳羹,汤汁浓稠透亮、晶莹剔透,看得我垂涎欲滴。轻轻舀上一大勺至碗内,持汤匙舀一口,徐徐下咽,甜津津,细腻柔滑,顿感全身舒坦。

  我问朋友这道银耳羹是怎么做的,主人回答道:“简单得很,熬的时间越长,汤就越粘稠。听说你要来,早晨就熬上了,先用大火煮开,再调成小火慢慢熬,这个过程缓慢,你要耐着性子,等着最美的味道溢出来。”

  茶需要慢慢泡才有味,酒要慢慢酿才香醇,一锅好粥,需要慢慢地熬,才能熬出最浓的滋味。生活如此,人生亦然,不急躁、不莽撞,在慢炖中磨练心智,这样才能真正品味出生活的滋味、体会出生活的精髓。让它变得更加精致、更加安然、更加从容。

  不知何时,我们更趋向于一种难以逾越的快节奏。行人,步履匆匆;爱人,相亲组合;食物,方便快捷。我们的心呢,听着“快点再快点”、“不可以停下”、“来不及来不及了”…… 回头看看来时的路,那些脚印是那么轻飘飘的,仿佛一阵风都能吹散。

  闲下来,慢下来,是一种修行,修处世的淡定,修炼出一颗素心。学会珍惜人生的细节,一汤一饭之暖,一花一叶之美。修炼的过程,不是短时间里获得了什么,而是长久地拥有了什么。

  凡事慢慢来,不着急。给自己一个沉淀的时间。

  乔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