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来的实录,为特殊时期存档特别记忆
特别节目的第一封信来自上海。夏江临与丈夫许诗琨是不同医院的护士,结婚六年,今年春节他们才第一次拿到了可以共度除夕的排班表。但疫情的到来打破了计划。作为上海首批医疗队成员,许诗琨刚吃了15分钟的年夜饭,就在一通电话后紧急奔赴武汉。两天后的下午,他所在的上海医疗队正式接管了武汉金银潭医院北二楼普通病房和北三楼重症监护病房。大年初七,妻子在挂念中写下家书“我多么为你自豪”。
六年、第一次、15分钟、两天,嵌在家书里的数字没什么惊天动地,却真实记录了一对医护夫妻从日常到战时的时间刻度。平常时期的忙碌、战时的高压状态,他们只是万千医护人员的一道缩影;“召之即来,来之能战”,又是这些天感动中国的一组英雄群像。
已上线的五封信中,有三封出自一线医护之手。除了夏江临的文字,还有武汉市中心医院蔡毅医生写给小卖店老板的送别信,以及军医张凤许给自己的生日愿望。蔡医生的悼念里,那位已逝去的凡人小林固然是主角,但人们也能从侧面看见医护们的工作状态。平日里,“医生忙,快递小哥等不了”,所以医院门口的小卖店是医护们取快递和外卖的中转站;疫情当前,身处疫区已连续工作两周的蔡医生被通知退下休息,“但我还是决定带着四个小伙子继续下一个14天”“我就想留在这里,继续救治更多的人,更多小人物,更多武汉市民”。
隔离区外,普通人知道医护辛苦。而这些一线来的实录,让人们得以跟随医护们的主观视角,了解隔离区内最细腻、切近的点滴,为特殊时期存档特别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