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未来的思考,以敬畏与珍惜拨开生命迷雾
准确说来,王跃文和姜贝贝的信没有具体的收件人。湖南作家王跃文写了一首诗《假如我还能活下去》,成都的中学生姜贝贝以拟人口吻替新冠病毒写了封“病毒来信”。异曲同工的是,他们的目光所及都包含了未来。
中学生的信中,她让病毒成为主角,生动模拟了邪恶的病毒入侵人类的过程、战术、计谋和心态变化。站在“对手”的视角,她讲述了武汉、湖北和全国人民奋勇抵抗的故事。关正文说,这场战“疫”对每个人来说都有不同的意义,战士们上前线,普通人坚守堡垒,未成年的孩子们也希望以他们的方式尽己之所能。所以这封信里,“病毒”对戴口罩、不聚会的人们无计可施,在人们团结一心的场景前“感受到了末日气息,我就要投降了”。
作家把对未来的思考写进了诗歌。疫情终将过去,劫后余生的我们,将有怎样的改变?“假如我还能活下去,我要加倍爱我所爱的人”“我会有更多敬畏”“我的餐桌上会更加简单”“我能想到的恩人,是种棉花的农民,是织纱布、制口罩的工人,是送口罩到家门口的快递小哥,是戴着口罩、穿着防护服,不眠不休与死神搏斗的人”……
生命的迷雾聚了又散,散了又聚。疫情过后,我们都将拿着沉重的台本,重新踏进日常生活的河流。这些人间来信,从不同维度让人明了,那些消逝在身后的人与事不再回来,“敬畏”与“珍惜”也不是抽象的词,而是云开雾散后,值得每个人握在手中的生活的答案。 据《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