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的时间太长,家长能做点什么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学生的假期都延长了。这段“空”的时间一长,部分家长开始焦虑起来,毕竟在家里不比在学校,虽然每天上网课,但孩子们做不到在学校上学那样自觉,父母还有自己的工作要做,也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兼顾孩子。“真到了开学,孩子还能回到原来的学习状态吗?”不少家长对此表示担忧。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做才能缓解自己的焦虑情绪,同时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导呢?
现在还处于假期,孩子在家总是喜欢看电视、玩手机,不主动学习,家长看着也很头疼。对于这种情况,首先,家长不要简单地站在孩子的对立面,在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基础上,要利用好这段朝夕相处的时间,融洽亲子关系。可以找一个时间,关上电视、放下手机,坐下来跟孩子展开一场非常正式的“学习会谈”,用这种严肃的仪式感,帮助孩子将假期和学期分开,从“休闲模式”切换到“学习模式”。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制定接下来这段时间的生活学习计划,把作息时间调过来,以便开学就能马上适应学校的学习节奏。然后,利用好线上学习方式,多在网络上与老师、同学沟通交流,做到“停课不停学,学习不延期”。
孩子在家学习总是心浮气躁,静不下心来,家长看着也跟着着急。对于这种情况,我们要帮孩子建立稳定的结构,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稳定的学习结构,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按部就班学习;二是稳定的生活结构,按时起床、按时学习、按时娱乐、按时休息、按时做家务,最好有和孩子一起做的事情;三是稳定的家庭结构,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稳定、平和的心态是非常必要的,家长尽量不要太焦虑,不要太着急,保持情绪稳定,父母情绪的稳定性对孩子的心理状态影响很大。对青春期及刚成年的孩子,应尊重他们对独立和独处的需求,多商量,少管制。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有效克服恐慌、焦虑、浮躁等情绪。
现在的疫情形势仍不容放松,同学们在家里照顾好自己,就是担当作为。家长们可以把疫情防控作为一个契机,培养孩子的担当意识,让孩子知道,危急时刻,自己的父辈,甚至爷爷奶奶辈的人在干什么,引导孩子学会面对不确定性,学会成长,在关键时刻承担更多的责任。
陈福生
(兰溪市社会心理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