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08日 

第05版:古韵兰溪

兰溪的造船业

  “大火西流暑气收,两川景物剧清幽。吴舲越舸纷纷过,谁载蒲帆一半秋。”汪启淑在“暑气收”的秋季,看到婺江、衢江两岸格外清幽的景物,和“吴舲越舸纷纷过”的景致,忽然想起元代萨都剌《兰溪舟中》的诗句“越船一叶兰江上,载的金华一半秋”,故而问道:“谁载蒲帆一半秋?”

  从大唐设立县治以来,兰江造船业一直兴旺发达。《资治通鉴·卷一九九》记载:贞观二十二年(648)诏令婺州、洪州(今江西的南昌等地)造海船双舫1100艘,以攻高丽。大唐皇帝下诏书,责令婺州与洪州建造双舫兵船,两州官员必须遵旨。据说,婺州官员立马赶到三河戍地(兰溪),督促各造船场赶工。不到三个月,赶制了约600艘兵船。连兵船都能够建造,普通的客船更不在话下。唐宋鼎盛时期,兰溪的造船场星罗棋布,每年能建造数千艘货船和客船。元明清以后,造船业重新整合,造船规模趋于相应稳定。清《嘉庆兰溪县志·古迹》记载:儒学(当今兰江小学东侧)左右,有三处船场。清《光绪兰溪县志·坊隅》:一坊在东门外,有船场巷。

  如今修葺一新的横山殿柱子上,有“日有千舟竞发,夜对万户明灯”的门联,见证当年兰溪水上的繁华。千船竞发,万户明灯,这是何等的气象!据考,兰江客船造型各色各样,形态不一而足:有的可顺风张帆,有的纤夫拉纤,有的桨划橹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婺衢兰三江六岸船业兴旺。马公滩、回龙桥、溪西下龙滩、女埠上下街、洲上、游埠及洋埠、罗埠等地的造船厂超过30家。1958年9月,第一艘60匹马力80客位的机动客船下水。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兰溪还创建了为船业配套的锚链厂。1986年10月诞生的兰溪江河造船厂,由浙江省航舶检验局颁发资质证书,建造各类货船和客船,吨位与客位顺应市场的需要。

  由于种种原因,兰江客船目前趋于萧条。随着富春江改造工程告竣,兰江枢纽工程启动,诗人描写的兰江客船盛况,或许会靓丽再现。(胡新谷)